748家金融机构集聚苏州 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24.12.2014  18:16

  今年以来,苏州市围绕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全力推进“十大工程”实施,较好地实现了年初各项目标。记者从苏州市金融办了解到,苏州市各金融机构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同时,金融创新亮点纷呈。

  规模持续扩大金融信贷增量占全省25.36%

  来自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的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苏州市存款增量居全省第二位,占比达21.32%。金融机构对苏州地区信贷投入力度大,至第三季度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227亿元,比年初增加1512亿元,同比多增34亿元,增量占全省的25.36%,增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银行间市场等债券市场融资,上市公司IPO等证券市场融资等也齐头并进。

  金融机构的集聚,也从侧面反映出苏州金融规模的发展。今年以来,我市新增金融机构93家,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达748家,同比增14.1%。我市还积极争取金融控股公司前来设立法人子公司,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合理申请成立民营银行。目前,农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已在苏落户,交银施罗德基金子公司落户项目已报证监会。

  我市在提升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方面也成绩斐然。今年,昆山花桥以金融BPO为主要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同时,保险与科技结合综合创新试点工作也进一步推进。

  创新亮点纷呈已向城乡一体化放贷427.8亿元

  金融创新是推进金融产业的最大助力。2014年是苏州金融业坚持创新、取得突出成果的一年。

  在推动在苏跨国公司开展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上,至今年10月底,我市相关企业已累计流入外汇资金697笔,计54.5亿美元; 流出1022笔,计54.2亿美元,列全省第一。目前贸易收付汇网银支付系统开发已完成,进入试点准备阶段。这将有力促进跨国公司总部功能向苏州集聚。

  今年6月,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4项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我市积极扩大工业园区跨境人民币业务总量及内涵,至11月底,已签约人民币跨境贷款19亿元,提款12.6亿元,股权投资、境外发债等有序推进。今年前11个月,昆山市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收支570亿元,同比增64%,其中跨境人民币收入299亿元,同比增126%,50多家台资机构拟在昆设立总部企业或分支金融机构。

  今年,我市建立起全国第一家科技保险专营机构,成立全国首个“保险与科技结合”综合创新试点和全国第一个中小科技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共保体。同时,有效增加城乡金融供给,全市银行业城乡一体化建设累计发放贷款达427.8亿元;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太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业务扩面;出台《苏州市“三优三保”行动项目政策性金融支持方案》,支持我市“三优三保”项目。

  资本市场势头强劲A股70家公司近一年涨幅40.82%

  上市板块不断扩容,反映出苏州资本市场建设的持续推进。至今年10月,我市新增上市公司5家,累计达89家,募集资金累计918亿元,上市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东吴证券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11月25日,苏州A股上市的70家公司,近一年涨幅达到40.82%,远高于同期沪深300仅12.49%的涨幅。

  记者从市金融办了解到,我市上市后备资源的培育和储备工作推进顺利,目前,报会待审28家,辅导期内也有37家。同时,我市还积极建立全市新三板后备企业数据库系统,实施“新三板挂牌企业三年培育计划”。目前,挂牌企业54家,20多家上报全国股转系统,签订辅导协议的100多家。我市还加快了各类交易场所建设,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已获批筹建,高新区“全国股转系统苏州合作机构”已完成硬件建设。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建立健全风险防处机制

  今年以来,我市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苏银通”系统通过推进同城通存通兑业务,深化了金融服务便民、利民、惠民特色。我市专门培育了地方征信机构,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该体系即将上线运行,并在全市中资银行全面推广。在加大金融人才引进力度的基础上,实施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定期组织开展金融人才专题培训班,举办“金融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金融专家公开演讲,观众近3000人次。

  为拓展外汇监测服务平台功能,海关特殊监管区外汇管理监测服务系统已在园区、张家港运行,正向其他保税监管区域推广。园区跨境人民币贷款信息登记系统已随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启动同步开通。

  为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处机制,我市出台《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稳妥防范和化解当前经济活动风险;出台《关于支持企业破圈解链维护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防范和化解因企业担保圈(链)不稳定引发的金融风险。依托苏州市涉众型经济违法犯罪案事件信息共享平台,今年3月到5月、10月到12月,我市分别开展了两次为期三个月的预防和打击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活动,受众达千万人次。

编辑:王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