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金牌易送悬念难 打好乒乓更需“玩转”乒乓

05.05.2015  11:58

  新华报业网讯 苏州世乒赛结束了,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中国乒乓球队还是一如既往的强大。五场决赛,四场都是中国选手之间的较量,分量最重的男单和女单,更是从半决赛开始就成了中国选手之间的“内战”。苏州世乒赛的比赛结果,和赛前人们想象的几乎没有区别,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中国运动员赢得了想赢的所有比赛”。

  中国选手许昕与韩国姑娘梁夏银的跨国混双组合夺冠,实现了自1977年以来跨协会组合首次登顶世乒赛的壮举,可以说是本届世乒赛最大的惊喜。然而,即使是这个惊喜,也同样是在预料之中。中国队同意并支持跨国组合,本意就是要让出部分奖牌。

  一项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比赛,如果早早地失去了悬念,吸引力必然大打折扣,这是中国乒乓球一家独大导致的最大危机。国际乒联和中国乒协都意识到并着手开始改变。苏州世乒赛也因此出现了一些变革,但无论对中国乒协还是对国际乒联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苏州世乒赛期间,国际乒联主席维克特宣布国际乒联会员数已达到222个,成为最大的国际体育单项组织。重启跨国组合的成功,让维克特对乒乓球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准备抛出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计划,比如包括普及、参与、盈利、规划和发展在内的“5P”计划,比如与国际奥委会讨论在2020年奥运会增设混双比赛项目,比如让更多的外国选手到中国训练、与中国选手合作,等等。

  而对国际乒联来说,改革如果有了中国乒协的强力支持,或许距离成功就更近了。在苏州世乒赛上,不仅有非中国选手获得了冠军奖杯,而且与中国选手配对的外国选手也开始近距离接触中国队的训练、接受中国教练的直接指导。正如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所说,中国乒乓球的核心利益就是领先的技术,向外国选手开放训练,并指导他们训练,就是向他们开放核心利益。国际乒联的改革、中国队的大公无私,或许能够培养除中国队之外的乒乓球高手,并打破近20年来中国队一家独大的世界乒乓球格局。

  然而,世乒赛上的热闹却难掩乒乓球在圈外的遇冷。苏州世乒赛是最近几届世乒赛参赛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134个国家和地区556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维克特对苏州世乒赛的组织和服务也赞赏有加。不过,外国城市举办世乒赛的积极性已大不如前,愿意像中国一样斥巨资办赛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少,下一届世乒赛据说只有德国杜塞尔多夫一个城市申办。

  世乒赛结束,2015年的中国乒超联赛很快就要开打。乒超联赛不仅聚集了中国最优秀选手,也吸引了像波尔、奥恰洛夫等其它国家的一流选手,但日子却并不好过。成立于1998年、并立志要打造成“中国NBA”的乒超联赛,上赛季居然没有冠军赞助商,今年3月,乒超联赛在北京市产权交易所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寻找投资人,但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只有一家企业愿意冠名合作,而且赞助费用只有1000万元左右,与乒羽中心运营乒超联赛的3500万成本相距甚远。

  苏州世乒赛现场一票难求,足以说明乒乓球赛并非没有市场。而且,普及面广、业余选手的专业水准也让乒乓球赛更容易找到知音,但为什么乒超联赛如今却举步维艰呢?

  苏州世乒赛上许昕与梁夏银这对中韩组合,或许可以带来一些启示。这对跨国组合不仅成功问鼎混双桂冠,成为本届世乒赛最大亮点,而且由他们引出的娱乐话题,进一步放大了世乒赛的社会影响力。甚至有网友为“撮合”两人操碎了心,纷纷要求两人“在一起”,更有一些网友笑谈:“奖杯给韩国,姑娘留下!”这对跨国混双组合意外走红,让我们再次想起体育娱乐化的话题。

  体育的本质是娱乐,但过分强调锦标反而忽视了体育本来的属性。就像乒乓球,强大的中国队已经获得了100多枚世界冠军,“一不小心”就包揽全部金牌,但一谈起世乒赛圈内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抢牌夺冠。其实,老百姓对纯粹的争金夺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兴趣。其实,竞技体育,特别是职业体育,并非纯粹为了夺取奖牌,而是要通过比赛发掘体育的乐趣,也就是体育的娱乐功能,而只有娱乐性才能给竞技体育、职业体育带来更多的关注度,也才能提升体育的商业价值。

  当然,乒乓球没有足球、篮球、网球这些一线项目的影响力,商业价值自然也不可能与足球、篮球、网球同日而语。但国际化程度不高的板球,在印度、巴基斯坦能成为热门运动,联赛也办得红红火火,而美国人也把只有自己玩的美式橄榄球打造成年产值数百亿美元的大产业。板球、橄榄球的成功,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那就是乒乓球能不能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而要走出这条路,恐怕首先得把紧紧盯着金牌奖牌的眼光挪开,让乒乓人在胜负压力之下总是绷着的脸绽放出笑容,让乒乓球不再仅仅是金牌的象征。打好乒乓球对于中国人从来不是难题,但要想玩转乒乓球、玩出大生意,中国人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本报记者林华维孙 庆

  左上图:丁宁;右上图:刘诗雯。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吴俊摄

  下图:马龙跳上球桌庆祝。新华社发

  登台领奖可贺蹦台庆祝失范

  马龙15岁进入国家队至今,12年中夺得了空前的4个亚洲冠军,被称为“亚洲第一人”。但除了在2012年世界杯上登顶男单外,其他世界大赛上还未曾获得金牌:世锦赛上,他三次进入决赛而三次败在王皓手下;奥运会上,张继科又成为他前进的拦路虎。这次苏州世锦赛他终于一扫十年阴霾,夺得了梦寐以求的世乒赛男单桂冠,站上了乒台的最高处!这也让他正式成为里约奥运会男单人选的有力竞争者。

  夺冠那一刻,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马龙原地起跳,一下就蹦到了乒乓球台上高举双手庆祝,现场的气氛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毫无疑问,这个动作和张继科怒撕球衣那一刻可以并列中国乒乓球健儿有史以来最为“霸气”的庆祝动作之一。但球迷不免嘀咕:这样的庆祝方式合适吗?有很多懂行的网友直言不讳,站在球台上属于技术犯规,国际乒联应该给予处罚;还有网友认为,上桌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在桌上时居高临下主动和对手握手显得不尊敬对手,不喜欢这样的马龙!

  在足球场,我们无数次看见运动员在进球后激动之余脱下自己的上衣以示庆贺,然而从2004年开始,国际足联规定,如有这种情况发生将给予黄牌警告,理由是庆祝方式应该有度,这种方式对对手和观众不够尊重。张继科因为怒踢广告牌被重罚也不是新闻了。我们知道乒乓球国手面临竞争的巨大压力,但是任何一种庆贺的方法都应该建立在尊重对手的基础之上,马龙站上乒台的方式确有不尊重对手和观众之嫌,虽然这次侥幸逃过了国际乒联的处罚,但下一次或者下一位选手还会这么侥幸吗?

  通过永不放弃的精神终于站在最高领奖台,是值得球迷敬佩的,但是,观众更想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胜利者内心的强大,还有大将的素质和风范!叶勇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