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龙灯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欢腾

23.02.2015  16:40

 

 

 

进入腊月,农田里的活计已经不多了,辛苦了一年的村民们便有点按耐不住了,他们有些盼望,有些向往,想听到锣鼓欢快地敲起来,他们早早把去年的队服洗得干干净净,时不时拿出来晒晒,这时候,就差队长一声令下了。

 

金星龙灯队队长韩小兴可不急,一来时令还早,刚进腊月没几天,二来队员都是老手,在一起磨合时间长了,表演没有问题。进入腊月以后,他会和几个骨干一起,将龙灯拿出来装饰一番,好以最佳状态给企业居民拜大年。

 

通常,队员们要到腊月廿七八才集中,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没啥事了,他们会举行一个仪式将龙请出,这一天,对龙灯队全体队员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他们会提前沐浴更衣,以示虔诚。请出以后,他们会用一两天的时间演示一下队列,练练手,让配合更默契一些。

 

金星村龙灯队名气大,就像武林中高手的辈分高一样,到哪里其他龙都给它让道,这不仅是金星龙灯队会舞的花样多,也不仅仅因为它是条舵龙,更主要是它上过“过年七天乐”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演出过,还由于它代表靖江去泰州市参加过龙灯比赛,在比赛中得过名次。

 

舞龙灯是靖江市民过春节的传统习俗,祈祷来年一切都风调雨顺,昭示着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红火。靖江的龙灯很多,但能外出表演的不多,由于金星龙灯队名气很大,提前邀请他们表演的不在少数,每年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基本上表演不停。

 

锵令锵”“锵令锵”……

 

如果没有特别的约定,每年大年初一八点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响起,生祠镇金星村的公路上,一条金龙开始盘旋着往镇区游去。红红的灯笼与身着彩装的舞龙灯队伍交相辉映,把新农村装点得缤纷绚丽,处处洋溢着动感,汇成了一股热烈的暖流。路两边立即站满观赏的人群,金星村龙灯将春节喜庆的气氛点燃了。

 

工厂、商店、居民家中,纷纷燃放爆竹请龙灯上门。随着主家爆竹的燃起,龙灯队便在主家的指引下登堂入室,舞龙者绕着厅堂、店铺、院落,盘旋滚舞,以示吉祥。舞龙的高潮之处在于说嘴,说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龙灯队的受欢迎程度。说嘴非常有眼力见,常根据主家的希望编出各种祝福的话,让主家合不拢嘴。百姓借助于龙寄托希望———求得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当然也包含学业进步,事业兴旺等内容。喝彩声、叫好声夹杂着锣鼓声此起彼伏,随着鼓声的欢快缓急,龙灯舞出各种阵法,让人眼花缭乱。

 

从大年初一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这支龙灯队伍一直活跃在生祠、马桥、东兴、新桥等镇,当然,城区一些企业单位也慕名前往相请,这支龙灯队伍也时常出现在城区大街小巷。  

 

 

听金星龙灯队前任队长,现年九十多岁的陆绍林讲,金星村这条龙很有些来历。

 

它是条舵龙。舵龙的辈分大,一般人舞的是草龙,如果两支龙灯队伍相遇,草龙看到舵龙要从下首走,还得主动给舵龙打招呼,给它让路。

 

另一种说法是,这条龙可以进村入户的。一般的草龙只能在公众场合舞着让人看热闹,不能进家门,而这条舵龙不仅能进家门,还可以帮主家吸收魇气,是可以帮主家辟邪的。

 

还有一种说法,牛是因为舞龙的人会的花样多,遇到舞龙灯大赛,他们经常在比赛中胜出。现实情况是,一般的龙灯队看到他们,只有靠边让路的份。韩小兴说,连续有几年大年初八,他们到马桥镇的广场表演,广场上的七八支龙灯队看到他们来都吓得不敢舞,自愿把场地让出来让他们表演。

 

据陆绍林老人回忆,他的爷爷辈就开始舞龙灯了,也就是说,金星村这条舵龙已经150岁以上了。

 

这条能舞出一个多世纪的龙,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世事的沧桑。

 

和一般人购买的龙灯不同,金星村的龙灯每年翻新,每年腊月廿四以后,队长便会召集几个骨干,敬菩萨请龙头,在袅袅的香灰中开始进行一年的龙灯修复,每个骨干负责几节的龙身修复,一般只要一天就能修复完成,难度大一点的是龙头,大概要两天的时间,用竹蔑分别扎成龙头、龙身、龙尾,上面糊纸。龙身一般是13节,中间用彩布缝成筒形相连,在龙头前面有一人手持彩绸扎的“宝珠”,每节之间用色绸布相连,故也称“彩龙”。等到龙头做好,龙灯也就基本完成。闹过正月后,队员们再将龙送上天。

 

在金星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龙头只传给队长,老队长将制作龙头的技术传给接班人的时候,意味着他在队里的领袖地位结束。

 

在人们的记忆中,现在一代是第四代传人。前面三代分别是陆绍林的爷爷、爸爸及陆绍林,现任队长是陆绍林的同一个埭上的韩小兴。

 

 

在龙灯队里,有几个岗位是比较特殊的。其一是舞龙珠的,其二是舞龙头的,其三是舞龙尾的。

 

龙灯扎好后,须挑选有一定武术功底的人来玩珠,因为舞龙灯时,龙头随着玩珠人手中的龙珠左右翻腾,玩珠的人身手越敏捷,龙灯将舞得越精彩生动。

 

开舞时,玩珠的拿着龙珠三点头,举龙头的也随之摇晃三下,接着将龙头舞出一个漂亮的弧形紧紧咬住龙珠,龙身也开始前后左右翻腾。有经验的人说舞龙灯时,你要掌握好火候,手中的杆要在前面的龙身稍微一带后顺势抡起弧形,这样龙身才圆润流畅。否则太快,你杆上的布就会皱成一团,太慢又会影响后面龙身与前面的一致协调。

 

舞龙灯最累的要数龙头了,因此龙头比较重,体积大,舞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也大,而且龙头要跟着龙珠转,前后转动的幅度大,一般都是由勇敢、剽悍的青年人来舞,还需要有替换的,龙尾在舞动过程中需要扫尾,舞尾巴的需要多跑路,也需要年轻力壮体力好的。现在金星村龙灯队舞龙头的韩小宝、高翕涛、陆汉民,舞龙尾的韩细民、孙炳祥等人都是年富力强的好手。

 

过去,舞龙灯的一般多为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这种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市民喜爱,逐渐有新鲜血液加入,现在最年轻的队员名叫韩天,才二十多岁,刚从部队复员回家,年纪最大的也只有70多一点,老队长陆绍林一直舞到85岁,还和年轻人一起出去舞龙灯,因为哮喘的原因才不得不离队。

 

由于现在年轻人多,韩小兴也成了大家的义务教练,排练的时候指点年轻人几招。他说,现在舞龙灯文明了,过去,外出舞龙时,一看龙的辈分,二看舞弄的技巧,技不如人只能将置下的家当输给人家。解放前,一次金星龙灯到马桥花家场舞时,舞技不如对方,龙给对方扣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取回,从那后,金星龙灯队每年农闲都会训练,力求技高一筹,数十个龙灯阵法都是那时学会的。

 

从那以后,近百年时间金星村龙灯对罕遇对手。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芦大村有一条龙不知规矩,相遇不知主动打招呼,也不让路,结果几个回合下来,龙须都被吃掉,狼狈不堪离开。

 

金星龙灯队现在有30多人,除了15个舞龙者以外,还有四个鼓手,他们负责调节龙灯的舞速,鼓急则舞得欢快流畅,鼓缓则灵动游离。

 

在龙灯队里另一个灵魂人物则是话彩的人。此人必须知识广、口才好,必须能熟练应付各种场合,即兴说出像打油诗那般的四句或八句吉言佳句来答谢主人家的好意。一支龙灯队受不受欢迎,有一半要看话彩的人。舞完龙了,剩下的就看话彩的人表演了,说好说到主家高兴了,封的红包就多,下次请的人家就多,龙灯队演出就频繁。

 

现在金星村龙灯队话彩的名叫陆翕南。他是第四代话彩人,也是第三代话彩人陆贞祥的儿子。到西片一打听,陆翕南的名字响当当的,据说一个村五户人家请龙灯表演,分别祝寿,结婚,生子,建房,开业,他一口气说下去,竟分别说好说了二十多分钟,没有一句相同的。

 

 

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华夏民族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创造出“”这一形象,将它作为民族神圣的标记和符号,源于对龙的崇拜,从很久起,舞龙灯便成了人们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精神寄托方式。

 

舞龙灯,又叫“耍龙灯”,在我市颇受人们喜欢。金星村的舞龙灯已发展成一种具有观赏性,形式完美,富含高度技巧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艺术。金星龙灯队表演“二龙出水”、“摇头摆尾”、“套铁索”、“龙门阵”、“龙盘柱”“荷花泛水”等,栩栩如生,活龙活现,令人眼花缭乱。

 

蛟龙腾飞,象征着风调雨顺;蛟龙劲舞,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在金星,舞龙灯已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正月十五舞龙灯,一年全村人太平;正月龙在空中行,风调雨顺好光景;正月龙灯村里糊,五谷丰登好收成;正月龙在村里跑,太太平平一年终。

 

参加中央电视台“过年七天乐”以后,金星龙灯队在靖江的名气更响了,现在,许多人慕名前来预约,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他们的行程排得满满的。韩小兴说,很多人到村里打听才能请到他们,他们也觉得不太方便,但大家都上了年纪,对微信微博什么的也玩不起来,好在队伍里有年轻队员参加,他们准备搞个网页,把预约电话什么的打上去,这样可以服务更大范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