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白灰不再到处飞

16.10.2017  09:35

  厂内,不见露天堆放,一律全封闭工厂化生产;厂外,进出道路全部硬化,路旁草木碧绿,已经不见白灰。 

  随常州市金坛区环保局一行再次来到位于仙姑村周边的4家石灰窑厂,所见已与以往生产时的情景大不相同。 

  “历时9个月,通过大投入,实行大整治,取得了大提升效果。”金坛区环保局副局长兼“263”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戴卫忠介绍,该区去年5月实施石灰生产企业专项整治以来,已先后关闭儒林、指前等镇的17家石灰窑厂。而经综合考虑,仙姑村周边6家予以保留。 

  据了解,保留的6家企业中,有4家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淘汰落后工艺,改上新型节能设备。根据“263”专项行动要求和“三大一实干”大走访活动中群众的呼声,同时还需对这4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噪音、粉尘污染进行有效治理。 

  “改造两个窑体,开始预算投入1650万元,其中环保设施配套只占65万元。后来,随着要求越来越高,总投入达2300多万元,环保投入也相应提高到600多万元。”金坛鼎盛建材厂总经理李菁告诉记者,因是父辈创办的家族企业,既然得以保留,接手后就格外珍惜。 

  李菁的格外珍惜,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与另外5家企业是来自外地的投资者不同,她是薛埠花山村人,爷爷曾在仙姑村做过小学教师,离厂最近的宜庄自然村上,有一半村民和她父辈沾亲带故。“如果这次整治不彻底、不达标,怎么对得起这些朝夕相处的亲戚?” 

  “这次下决心整治,真是举全家之力了。”李菁坦言,光13米高的钢结构大棚,就搭建了5000多平方米。为了压降噪音,消化器等主要设备都采取半地下装置,投入成本由此增加了200多万元。这边资金一度非常紧张,只得从在常州开的药房那边抽调。 

  记者随李菁走进氢氧化钙生产车间,上方安装的水雾化脉冲除尘设备特别醒目。她说:“这条生产线在国内行业领先,原来5个人1天才生产5吨,现在只要1个人操作,1小时就能生产5吨。” 

  而在金坛东运钙业有限公司生产现场,公司董事长顾怀春指着足有4层楼高的钢结构大棚说,不仅大棚实现全封闭,就连石料输送带上也再次封闭作业。这样,原先生产时的声音高达150—200分贝,现在已降到60分贝以下。 

  “企业想生存,就要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顾怀春说,此次整治,公司投入达2200多万元,效果已很明显:码头全部石块驳岸,石料和石灰一进一出都在全封闭的车间里由工人在电脑前操作完成;厂内厂外的道路全部硬化,两旁种上草坪,建起小花坛;专门购置的洒水车每天定时保洁路面,生活用水沉淀处理后可供村民浇灌苗木。 

  “只要企业舍得投入,就没有做不好的事。”薛埠镇钙业协会会长戍小俊全程指导并督促4家石灰生产企业整治,他深有感触地说,经过常州、金坛环保部门的多次上门指导,4家企业都接受了整治验收,恢复生产1个月以来“零举报”。 

  宜庄村村民小组长倪海生也一直参与整治巡查。他说:“村民们看到企业下决心真投入、真整改,普遍感到满意。” 

  “村民满意了,我们自己却不能满足,因为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李菁说,虽说钢铁、发电等企业脱硫环保处理工艺都需要石灰产品,但石灰生产企业再也不能粗放式以数量求生存,而应走精品之路。现在,她企业的80%产品都是通过网络销售,经袋装或槽罐车运输发货,产品附加值也相应提高了。 

  李菁还透露,因石灰生产企业建设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完全得靠自己摸索。企业整治改造前,曾专门赴湖北、江西、上海等地参观;近期,每个月企业都要接待来自浙江、安徽等地的同行学习。他们都说,整治后的金坛石灰生产企业,在华东地区也能算是样板了。  (赵鹤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