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媒走金东”走进当地非遗 青瓷年画里感受匠人精神
【龙虎网报道】(记者 陶禹歌)3月25日,“国内知名网媒走进美丽金东”大型媒体采风活动进入最后一天。在当天行程中,采风团的记者们分别走访了当地的古婺窑火陶瓷文化有限公司和塘雅镇木版年画基地。通过对这些当地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创造者的走访和交流,采风团记者们在感受了当地传统非遗项目文化内涵的深厚的同时,也对非遗传承人们对自身非遗项目的执着和坚守有了十分清晰而直观的认识。
古旧窑瓷中发掘“艺术生活化”
当天上午,采风团的记者们首先走访了位于江东镇的古婺窑火陶瓷文化有限公司。与其它企业公共部分往往展出各类当代产品不同,该公司二楼还专门开辟出了一间小博物馆,来陈列金东当地自汉代以来的各类瓷器实物。
记者在该博物馆的一处角落里,还发现了一刻意模拟成一艘装满碎瓷片的海船沉没在海中的情景模型。“这处场景模型模仿的是考古史上赫赫有名的‘海安船’被发现时的情景。这艘船是一艘在宋代前往朝鲜出口瓷器的商船,途中遇风暴沉没,直到上世纪才被发现。船上的瓷器经鉴定都是由金华一带的婺窑生产的。”该公司的总经理方益进向记者们介绍道。方益进同时还介绍道,金华婺窑自此之后却逐渐衰落,并最终消失。而如今的古婺窑火公司所做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失落已久的瓷器烧纸技艺的恢复和传承。
但恢复和传承并不是简单的复古临摹,方益自2009年7月正式创办该企业以来,就秉承起“艺术生活化”的理念,对古婺窑的瓷器艺术进行创新性传承。记者在该公司的产品展示区看到,这里的瓷器以素青色为主体,在展览区柔和的灯光下,显得十分典雅与清丽。此外,该公司所生产瓷器的种类与造型也是多种多样,甚至还有融入十二生肖元素的产品。“我们所生产的瓷器都是根据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习惯所设计的,这些瓷器放置在家中,既可以作为用于欣赏的工艺品,同时也可以当作日常家居的日用品。”方益进经理这样表示。
正是由于独特的艺术传承理念,“古婺窑火”自成立后先后与良渚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建立了合作
逝去木版年画技艺成功复活
提起木版年画,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会想到天津杨柳青等北方地区的年画,对于南方地区的年画,往往还比较陌生。在当天的行程中,采风团一行还来到了位于塘雅镇的木版年画基地,充分了解了金东当地木版年画的历史与特点。
“这幅清朝时期金华当地的年画是从日本寻回的,你们看它的风格跟北方年画有着明显的不同。”木版年画基地的工作人员黄晨指着一幅穿戴着宋朝式样官服和幞头的门神人物画向记者们介绍道。记者观察道,这幅年画在颜色和人物面部表情上较之北方的年画,要细腻柔和得多。除此之外,该基地还收藏有金华 本地的60余套木版、2000多幅旧年画,其中六成都是孤本。
而这种具有鲜明特征的金华年画,在出现时间上还早于天津杨柳青等较知名年画种类,只比河南开封年画要晚。而在工序上,设计画样、勾墨线、设计色稿、刨木板、贴画稿、刻线板,这里就要经过七八道工序。
令记者吃惊的是,而当记者问起该基地在成立之初,金华还有多少老年画艺人时,工作人员回答说没有一个,此前金华年画技艺已经失传甚久,该技艺几乎是被重新复活的。
“学习木版年画制作的各个流程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这是许多人难以坚持的。”该工作人员补充道。
坚持不懈复原并掌握了木版年画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们,不光将金华年画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风格进行了延续,还贴合当代社会实际,对年画艺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陈列区内一组表现金东区“五水共治”工程的年画,因其巧妙的构思、独特的构图、新奇的内涵另到场的记者们啧啧称奇。
互动体验中让当代人走进非遗
在古婺窑火陶瓷生产基地某处,有一处放置着竹席、几案,布置得十分典雅且颇具六朝风格的公共区域。据古婺窑火总经理方益进介绍,该处空间名为“婺学堂”,是一处让参观者可以进行香道、茶道等艺术形式体验的地点。在这处地点,体验者可以像六朝人物一样席地而坐,进而品香啜茗,在直观感受中体会浓郁而独特的古婺文化。
而在记者们走访的同时,婺州窑制作体验馆内,来自金师附小一年级4个班的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制作陶器。近几日,金华当地也会有不少中小学校将组织学生至此地进行陶器制作体验。
无独有偶,塘雅镇的木版年画基地内也有一处可供参观者自行体验木版画印制过程的互动体验区,让人们对年画的制作有着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感受。据该基地的负责人黄菁菁介绍,基地内的部分区域还将开辟为书吧等场所,以使其更好地发挥文化交流与体验的功能。
来源:龙虎网 编辑: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