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检察“三个重视”破瓶颈 推动检察技术信息化建设

01.05.2017  11:07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检察院紧紧围绕我省检察机关“信息化”和“358”网信发展战略要求,始终坚持“三个重视”,突破苏北基层院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少等瓶颈,以适用、高效、服务实战为着力点,积极推进检察信息化建设,为检察工作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一、重视系统规划,构建一体化支持体系。一是明确建设总体目标。该院党组高度重视检察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其列为“一把手”工程,组织到信息化建设先进检察院、公安机关学习交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信息化建设工作,确立了“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化建设、检察整体工作全市‘双领先’”目标,并把信息化建设工作与各项检察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二是量化服务办案比重。推动信息化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考核办法中明确信息化服务办案比重,要求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成案线索占自侦办案数的80%以上,提供技术协助的占公诉案件数的10%以上等。2015年以来,该院运用技术手段查办案件占办案总数的82%。三是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妥善解决政法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难题,该院主动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区政府同意足额保障该院办公办案经费,全额返还上交财政的罚没收入,并每年至少为该院增加200万元以上的预算外收入。

  二、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助推检察发展支撑。一是建设标准化信息数据中心。投资90万余元扩建改造成标准化信息数据中心,提供网络保障与基础数据收集存储。加强基础信息采集,每季度更新区直机关有关基础信息数据。积极沟通区供电公司、食品药品监督局、财政、国税等部门,以数据拷贝或专线方式收集基础数据,实现内外部各类原始数据的集中汇集,集约化共享。     

  2015年以来,该院基础信息库采集信息已达800余万条。二是打造检务侦查指挥中心。2016年,投资120万元新建集侦查指挥、视频会议、远程审讯、线索研判、数据分析和案件讨论等功能为一体的检务侦查指挥中心,办理指挥协调、快速反应、侦查办案、打击和预防犯罪等业务,全面提升实战能力。检务侦查指挥中心全部工程预计今年4月底完成。坚持边建边用,今年以来,该院已通过该中心办理自侦案件5件7人。三是配备专业化侦查技术设备。先后购置了身心监护仪、心理测试仪、侦讯仪、语音情感分析系统、财务分析软件、数据恢复软件及电子数据取证等电子设备和软件,为办案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满足新形势下司法办案需求。2015年以来,该院利用基础信息服务侦查办案30余次,运用测谎仪对12名涉案人员进行心理生理测试,运用手机取证系统快速提取和恢复12名涉案人员的手机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整理。如在办理企业老板韩某某行贿案时,通过数据恢复,发现其与该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成某、区苏嘴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陈某某联系频繁,遂推断韩某某有向二人行贿的重大嫌疑。韩某某到案后坚决否认犯罪事实,该院果断决定对其使用侦讯仪并进行测谎,测试显示其说谎概率达到95%。根据前期掌握的情况,该院综合制定审讯策略,促使韩某某承认了向成某等人行贿的事实。 

  三、重视人才培养,为推进信息化建设打牢基础。一是多渠道引进人才。尽力弥补技术人才短缺现状,采取招录、调入、聘用三者结合的方法,通过公务员招考招录6名计算机等专业人才;协调区委相关部门,调入1名具备全国计算机三级等级资格的干警,聘用了2名计算机本科毕业的信息技术辅助人员。二是多形式培养人才。将技术骨干培养作为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10余次安排干警赴北京、吉林、安徽、南京等地参加技术培训,注重以赛待练,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技能评比,注重以战代训,督促干警在实践办案中提升技术应用水平。2016年,在全市检察机关信息化服务职务犯罪侦查“优秀技战法”案例评比中,该院两件案件分获二、三等奖。三是多方面全员培训。5次聘请信息设备厂家技术人员等专业人士为干警授课,重点对信息发布系统、办案办公软件应用进行培训,坚持点面结合,全员培训、人人过关。对操作有困难的老同志,定人员、定时限,包教包会。三年来,该院先后举办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班10余期,培训检察人员2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