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整合"成高频词 江苏省国企改革一企一策

06.11.2014  11:29

  《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江苏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施细则》相继发布后,社会各界对江苏国企改革的具体走向愈发关注。

  意见与细则明确了改革的方向。此前在我省的省属国有企业中已有探路,从他们的“先行”中,我们也许可以读出一些可能在其他企业复制的东西。

  重组整合是高频词

  记者注意到,此轮江苏国企改革的一个高频词是“重组整合”。改革细则明确,“按照业务相近、功能相同、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部分省属企业的功能性重组。

  记者了解到,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曾经经历过两次重组:2006年,吸收合并省国防资产公司;2010年,与纺织集团、弘业集团重组,其中纺织集团2006年吸收合并了省化工集团。苏豪控股实际上由原丝绸集团、国防资产、纺织集团、石化资产、弘业集团等5家大型企业合并重组而来,其中4家公司曾经是全省行业主管部门。

  重组之初,子公司不仅多达160多户,业务品种繁杂,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且层级复杂,最多达到5级,下属母子公司之间、下属企业之间还存在交叉持股现象。

  这种格局下,苏豪控股明确了内部资源整合的“四项基本原则”,即保持上市公司独立性、减少交叉持股、明确股权转让方式、明确关联交易的规定等,通过优化股权结构,优化业务主业,最终形成“一总部八户重要子公司”的架构。其中,集团总部及苏豪投资、弘业期货等主要承担投资业务,苏豪股份、纺织集团、弘业集团、天泓汽车主要承担贸易业务,苏豪建设承担地产业务,爱涛文化、苏豪传媒等公司主要承担文化产业的业务。与重组之初相比,苏豪控股由以往的单一贸易利润独大变成投资、贸易、地产及其他业务利润“三分天下”的格局。

  苏豪控股董事长王正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在内部资源整合方面下了大力气,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下一步,苏豪控股集团将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稳步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逐步提高资本证券化水平,努力把苏豪控股集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化水准的知名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提速

  苏豪控股未来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的打算,与新一轮省属国企改革的大方向完全契合。记者注意到,对于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方案明确,“全面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省国资委企业发展改革处处长何啸表示,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改革的路径是多元的。目前,江苏为国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设立的主导路径有4种:上市;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向各类社会资本公开转让股权;国有资本新投项目时允许非国有资本进入以及组建混合所有制基金。

  此外,还有一种辅助性办法,即改革方案中的另一公众关注的亮点:“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很多人都想知道,员工持股怎么持?

  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就是一家在2013年下半年在二级管理公司实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这家始创于1992年的国资企业,是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的以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省级专业化股权投资平台,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顶级的以股权投资业务为核心的投资集团。

  “为什么要改革?是因为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行业发展变化快,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竞争十分激烈,没有主动创新思维、超前创新举措,路子只会越走越窄。”江苏高投副总裁董梁博士坦言。

  本着更有效激发人力资本活力,保持原有结构不变的原则,江苏高投注册成立了核心管理团队——江苏毅达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全面承接江苏高投的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业务。在打造核心平台毅达资本的同时,江苏高投还延续了在区域团队实践了多年的运作经验,成立了自身有募资能力、有专业特长的管理团队江苏邦盛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两家管理公司的初始合伙人都是江苏高投从事创投业务的精英骨干。在两个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上,均是江苏高投集团持股35%,其余自然人持股65%。这样改革后,国有创投对基金公司主导而不控股,遵循了创投行业的市场化运作规则;基金委托两管理公司来管理,取代原来100%的国有控股管理公司形式,也解决了国有创投机构不能做合伙制基金的障碍。

  改革效果怎样?董梁只用一句话作说明:“今年的募资量、投资量肯定比去年都要翻番。

  员工持股审慎推进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改革完成了压力传导和责任下移,有效激发出了员工的干劲。比如,扁平化程度也更高,员工出差的效率大幅提升,开源节流的意识明显增强——为节省办公房租及水电费用,改革后管理公司团队主动调整缩减了一半办公面积。

  获得股权的合伙人收入是否大涨?董梁坦言,这倒未必,因为他们的薪酬与所管理基金的整体业绩等紧密相关的。“拥有股权,其实是让这些精英和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更好地捆绑在一起,从而使他们真正把这项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自己不再仅仅是个打工者。

  这样的模式,未来在类似江苏高投这样的企业将有可能复制。江苏的改革意向是选择“资产比较轻、人力资本比较突出的行业”,以员工自愿为原则,允许企业员工持有本企业股权。不过,何啸坦言,员工持股在江苏省属国企中大规模推行的可能性并不大。“国家政策对此是‘允许’而非‘鼓励’,江苏对员工持股持正面态度,但会更加审慎地完善相关制度安排。

  记者了解到,对于每家省属国企而言,此轮改革的方案都是量身定制的“一企一策”。而在董梁看来,这是非常恰当的安排。(杭春燕)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