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运河文化长廊迎来建设大年

22.01.2015  15:45

  中国江苏网1月22日讯 随着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步伐的加快,里运河两岸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里运河边已经成为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王鑫/摄)

  清江浦1415历史文化街区成功签约,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游客接待中心项目封顶,淮安区状元府第竣工,清江浦景区里运河绿地景观及慢行系统工程、沿线夜景亮化工程完成,里运河堂子巷控制工程机组运行……2014年,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捷报频传。今年,既是清江浦开埠600周年,也是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三年目标的“见成效”之年,淮安版“清明上河图”的唯美画卷正渐次展开。(记者 卜英宝 王舒 实习生 郭杨雪)

   1、成果

   去年4大类46个项目全面启动

  穿淮安城而过的里运河全长32公里,沿岸风景优美,人文景点众多,有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承载着淮安千年运河文化,见证了淮安漕运昔日的繁华和辉煌。2014年,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纳入当年度十项重点工程之一。根据规划,里运河文化长廊核心区空间结构分为“”、“”、“”、“”四个序列篇章,即缘“”清江浦,打造文化旅游新商圈功能区;传“”荟萃,打造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型创新,让游客大饱眼福、流连忘返;融“”发展,打造古今辉映的休闲旅游集聚区。

  在本次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关于“进一步加快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与建设议案的决议”执行情况的报告,被送交给与会的人大代表审议,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去年以来,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的主要进度,并且对未来工作进行了重要规划。

  记者了解到,该决议是在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获得通过的。一年以来,市政府紧紧围绕决议要求,把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作为“突破之年”先行军,为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编排了十项文化旅游、十项基础设施的“双十”重点项目,共分为4大类46个子项目。去年以来,这46个子项目已经全面启动,其中39个项目正式开工,24个项目已经部分建成或竣工。

   2、计划

   今年总体效果会上一个台阶

  “今年是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三年目标的‘见成效’之年,市政府已经围绕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建成、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开工、道路桥梁全面贯通、旅游项目全面运营这四个方面的要求,精心编排了十个方面63个项目任务,全力做到项目高效高质,文化长廊见成效。”市里运河办办公室主任周礼其介绍说。

  “总投资估算约146.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估算约74.2亿元。”市里运河办工程处工程师张新乐表示,2015年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将会形成一定规模,重点工程、配套设施都将全面加速推进,“总体效果会上一个台阶”。

  据透露,在规划方面,里运河文化长廊将结合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新要求,在相关部门编制道路桥梁、园林景观等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由市里运河办和市规划局进行集中统筹,实现多规合一,科学引导项目建设。

  在项目实施方面,今年将全面完成清江浦景区的国师塔、青龙寺、文庙一期提升、清江浦1415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山阳湖景区的游客接待中心、板闸风情街、锦鲤文化广场等项目将建成并呈现景区模样。萧湖景区状元阁、河下古镇影视基地、中国360风情街、上下五千年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也将基本建成。

   3、心声

   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多好的事儿

  “蛮好的,很好啊。”上周,记者路过清江浦,偶遇69岁的赵海峰,当天,他像往常一样沿着里运河遛弯。老赵介绍说,他于去年春节前从解放东路的老宅搬进运河旁的华都名邸小区,现在正好赶上焕然一新的清江浦。“这里环境好、风景好,尤其是晚上的景色更美,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如今,赵海峰已然养成了一个习惯,但凡早晨有太阳,肯定得出来遛弯,晚上还会与来自和平小区、保健院附近小区以及水韵天成等远近小区新结识的朋友散步拉家常。“因为里运河改造得好,所以这些地方的人晚上也会来,一来二去地大家也就熟识了。”赵海峰说,政府花了这么多钱,搞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咱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它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生态环境,多好的事儿。

  原本家住越河街的张女士对记者说,以前她家屋后就是里运河,如今她已搬进了新房,自己生活变好的同时,运河两岸的环境也好多了。“现在这里变成了风光带,我还经常带着孙女来散步,冲着这么好的环境,我也衷心支持政府的文化长廊建设。

   4、建议

   既要建设好也要保护好

  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执行情况的报告出炉后,引起了很多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

  市人大代表杨继银认为,加快推进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将为淮安打造“运河之都”提供重要助力。“众所周知,里运河历史悠久,两岸历史文化景点众多,但长期以来景点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运河两岸缺少统一规划,使得这些景点就像散落的珍珠,没有整体性。而建设里运河文化长廊,将起到连线的作用,使得这些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焕发更加炫目的光彩。

  杨继银表示,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值得称赞的,但恢复运河文化不光是对原有古迹的保护和恢复,还应该与时俱进,在保护古迹的同时,增加现代元素。如建立休闲旅游设施,提升里运河文化长廊的服务效能,让其真正成为淮安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外地人了解淮安的新名片。

  “借助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设,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保护、保留好淮安的历史文化元素。”市政协委员、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倩认为,大运河作为世界性文化遗产,还原历史风貌,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理应是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过程中的题中之义。因此,在开发里运河的过程中,既要建设也要保护好。

  “里运河沿线拥有许多的历史遗址,目前发掘出来的就包括板闸榷关遗址、清江大闸城门遗址、北门城墙遗址等,建设过程中要挖掘这些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并加以展示。”李倩说,目前市里正在拿方案,针对发掘出来的遗址实行就地保护。“因为遗址较多,沿线将形成一个博物馆群,差不多得有10个左右。这些博物馆建好后,将向市民集中呈现。

  “里运河沿线还有许多文保单位,像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文庙、三元宫等,针对这些文保单位,既要加强对其本体的保护,也要整治好周边的环境,还其应有的历史尊严。”李倩说。

  就周边环境问题,李倩表示,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提升了城市的内涵,周边的业态布局还需要加快整合,像清江浦景区建设得这么美,清江大闸周边环境却比较杂乱,不仅与如今的清江浦不协调,也会降低里运河的品位。此外,她还提议,在进一步对沿线考古调查勘探的同时,也要让市民能近距离地亲近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因此道路的通达工作也需要跟上,特别是里运河南岸的道路要尽快实现通达。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