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国·学习经典】学习的三种境界

24.03.2015  12:07

【醉中国·学习经典】第十七期

——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系列(十一)

学习的三种境界

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子曰师说丨曹雅欣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

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理论学习上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理论学习上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习大大这段话里引用的古诗词很美,是国学大家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开篇用于论述人生境界的一段话,分别引用到了晏殊词、柳永词、辛弃疾词,来形容不同心境、不同阶段。王国维先生的原文,是这样蕴古今辞藻于笔下而徐徐道来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学习的三种境界 中国书画院院长 文达公纪晓岚后人纪怀昌(书)

这是用艺术化的词章感受,来比拟现实中的人生状态了——古往今来,但凡是成就大事业或者研习大学问的人,都莫不是经过了这样三个阶段。

(一)望尽天涯路——目标设定

首先,是眺望远方、叩问理想时的迷茫、孤独和彷徨。每一个为梦想起航的人,都要这样一个看似茫然实则重要的征程起点,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业,都是因为感到了眼下的迷茫和不满足、才设想着未来的前景和新世界。是在困惑中,开始了对未知的好奇、对道路的探索、对远方的追寻。

而这时候的心境,就如同晏殊《蝶恋花》词里的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如西风扫地一样的清冷、如树叶凋零一样的寂寞,这正是说明了当下境遇的不够理想,所以才有动力向远方进发。

当人一旦迫使自己重新打量现在、认真规划未来的时候,就走入了“独上高楼”的心理状态,——那是一种自我内心的瞬间成长、是一种自我审视的不满当下。

心理期待已经超越了现在,然而目标依然飘忽在遥远的未知处,这种愿景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也是令人倍感孤独的。

独上高楼,眺望前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因此, 望尽天涯路 的形象,正是人对未来目标的设定。 由苦寒、到登楼、到望远,由不理想的现实、经过迷茫的叩问、从而设定出了理想中的目标,不管是从业者还是求学者,对人生大道的追寻,就此启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