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专家相聚鄱阳湖交流世界极危物种白鹤保护心得

17.12.2014  17:51

  新华网南昌12月17日电(记者李美娟)世界极危物种——白鹤目前全球仅存约4000只,其中每年约98%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越冬。来自中俄两国的百余位白鹤研究与保护专家、学者16日相聚鄱阳湖畔的江西共青城,参加“首届国际白鹤论坛”,探讨和交流白鹤的繁衍生息问题。

  白鹤是一种每年迁徙万里的候鸟,每年六至八月在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繁殖,九十月份,在中国东北吉林境内的莫莫格湿地停歇一个月左右,再启程南下至江西鄱阳湖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又开始迁飞回到北方。江西省方面的统计显示,1998年至2013年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种群平均在3000只上下。

  在16至17日由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共青城市承办的“首届国际白鹤论坛”上,中国、俄罗斯两国专家围绕白鹤的保护、人工繁殖、迁徙追踪方法、栖息地保护和管理等进行交流。

  “我们对保护白鹤都负有重任。”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苔原带生物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尼古拉·科尔马戈诺夫说,“在多年、多方的合作与参与下,我们建立了珍稀鹤类栖息地的全球保护网,并建立了西伯利亚白鹤种群监测系统。

  为了解白鹤的生存状况以及了解中俄在其保护上所采取的措施,中俄专家经常“互访”。此次与会是尼古拉第五次造访江西,17日下午他将再次前往鄱阳湖候鸟越冬地考察。

  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专家纪伟涛说,监测显示,1983年鄱阳湖仅记录到730只白鹤,至2011年达3355只,种群数量整体呈显著地线性增长趋势。

  尼古拉说:“西伯利亚白鹤的数量已上升并稳定在约4千只,这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巨大成就,中国所做的科研和环保方面的投入不可估量。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西省采取了一系列湿地及候鸟保护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近年来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数量稳定在六七十万只。”江西省生态文明研促会会长胡振鹏说,“但受鄱阳湖枯水期持续低水位影响,白鹤等越冬候鸟重要食料的生长受到较大影响,研究和保护白鹤工作迫在眉睫。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原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认为,受人口、经济、资源等多重压力,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近年出现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趋势。

  为保护白鹤物种,一些白鹤保护机构采取了圈养保护方式。北京动物园是我国目前人工繁殖白鹤数量最多的机构,工作人员赵娟说,根据过去十年的人工繁殖圈养的情况,预测未来20年白鹤圈养种群数量可增加到11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