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大事都找她问问再去办 “刘大姑”收获一屋子锦旗

13.11.2015  13:52

  江苏最美警察候选人事迹展播9

  ▲接待信访群众

  ◀走访群众

  中国江苏网11月13日讯 在盐城方言里,大姑指的是能够为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的大事小事排忧解难的热心人。“我的姓名‘刘大姑’,职务‘刘大姑’,工作还是‘刘大姑’。”11月2日,记者一见到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警务督察大队副大队长刘婵,她就自豪地说,群众见到她都叫她刘大姑。

  一位做信访工作的民警,每天面对尖锐的矛盾纠纷,何以得到地方百姓口中最高的赞誉呢?

  通讯员苏宫新江南时报记者纪树霞

  跑多家医院为受害人讨回公道

  到“公家”办事,忐忑不安是许多群众的普遍心态,本能地希望能有熟人,以免受到不公正待遇。2009年4月,塔吊司机杨建国丢了摩托车,辖区派出所没找到,他觉得警方没尽力,“怎么办?我盐城一个熟人都没有”。他找到刘婵反映情况,当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刘婵温言温语答应,下班帮他找派出所协调。

  杨建国不信,等刘婵下班偷偷跟在后面,见她果然去了派出所。有段路正在修,刘婵深一脚浅一脚还摔了一跤。杨建国深受感动,等刘婵从派出所出来要请她吃饭,刘婵不肯。后来在刘婵协调下,杨建国取回了摩托车。一来二去熟了,有天夜里施工结束,杨建国路过亭湖公安分局,看到刘婵办公室灯还亮着,感到警察特别辛苦,又想请她吃饭,又被坚辞。

  从此,杨建国就认定,刘婵这个警察值得信任。“家里有什么事我都找刘大姑。”后来母亲被撞的赔偿纠纷经刘婵协调,避免了矛盾激化;儿子眼睛被打伤,是刘婵帮忙找律师;弟弟被欠薪,刘婵及时赶到防止暴力冲突发生;家里分户,又是刘婵帮忙找派出所协调办成了。现在杨建国家里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刘大姑问问,刘大姑也从不让他失望。

  2012年夏,苏某因伤情鉴定问题跑到亭湖公安分局上访,说警方包庇他人,情绪失控瘫坐在分局门口。民警陆仕华回忆,那天气温有36℃,但刘姐硬陪着苏某坐门口一上午。下午苏某情绪缓和了,说想闺女,刘婵骑电动车带着苏某,开了20多里路找到了苏某女儿家。68岁的苏某后来说,刘婵陪她坐了6个多小时,帮她打饭、给她扇扇子、梳头,还送她去女儿家,真不该闹事。

  记者注意到,刘婵并非是“和稀泥”让群众感动就完事。她能放下身子安抚群众,更注意查清事实从根子上息访。像苏某的案子,就是她8个月里来回跑了南京、南通两地几家大医院,结合三级法医意见形成完整证据链,把嫌疑人送上法庭,给了苏某一个公道。

  这样执法严格却又有人情味的刘大姑,熟人怎能不遍及盐城?上街买菜,谁都跟她打招呼;骑三轮车的执意要拉她回家,说曾经受过她帮助,可刘婵早已记不起是什么时候的事了;80岁生日宴上,上访长达13年的“倔犟大爷”请她坐首席;电话里听到她喉咙沙哑,多次上访的小伙子从几十公里外给她送来胖大海。至今,她已先后化解信访案件800多起,帮助群众200多名,上级交办的28件疑难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停访息诉率100%,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0多万元。

  多日走访为受害人争取补偿

  不过,也有让刘婵挠头的。记者问刘婵,什么样的信访最难?刘婵沉吟了下说,最难的是精神病人,讲感情讲道理,都很难见效。

  4年前,市民阚铁根常蓬头垢面、牵着几条狗蹲坐在盐城市公安局门口,逢人就说自己是来上访的。有人问原因,她就发牢骚,说公安办案有过错,才使她拿不到补偿款,她不服。“出事后,我妹妹脑子不好使了,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也失去了劳动能力。”阚铁根的哥哥阚铁文说,妹妹自小脾气就倔,后来开了家美容店勉强维持生活,不料在店内被人砍伤头部,恢复得不好。后来虽然犯罪嫌疑人被判刑,但因阚铁根并未出现在庭审现场,按法律规定,法庭认定,她自动放弃了要求对方经济赔偿的请求。“我们家人都不太懂法律,不知道没有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民事赔偿请求,就拿不到赔偿款,都认为分局办案有过错,还认为她上访有道理。”阚铁文说。

  问题很棘手,刘婵接手后花20多天走访接警、处警、法医鉴定、案件办理、抢救治疗等环节,做了5万多字19份案卷。“相关民警都已不在原单位,我一一走访,最终结果发现办案环节没有问题。”可阚铁根依然不断上访,为打破僵局,刘婵建议举行听证会。2011年1月,100多位市民,包括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警风警纪监督员、新闻媒体、村民代表等出席了听证会。刘婵出示厚厚的证据材料并现场说理,赢得各界人士对公安机关处理意见的一致认同。

  “虽然事实证明公安机关没有差错,但我们还是要考虑到当事人生活的实际困难。她是精神病人,没有劳动能力,经济又困难,我们不能没有人情味,要走进她内心,关心她,体谅她。”此后,刘大姑就成了阚铁根的知心大姐,帮她到精神病院找最好的医生;为其暂住处被强拆的问题奔走,争取到上万元补偿;多次与民政部门和镇政府联系,帮助办理残疾补助和低保。

  阚铁文坦言,妹妹一次次钻牛角尖,对她认为的疑点反复指责,每次刘大姑都面带微笑,不厌其烦,有时谈到深更半夜,有时谈到喉咙嘶哑,前后近百次,终于连妹妹都能信任她了。现在妹妹就像变了个人,爱笑了,“整天巴望着姐姐来看她,刘大姐做的这些,就连我这个亲哥哥都做不到。我们全家人都被她深深感动了。”

  8年来,类似长期无法解决的信访案件,被刘婵办成了铁案,无一被复查、复核变更或撤销,且当事人普遍对刘婵充满感激,办公室收了一屋子锦旗。

  给孤儿送粽子筹学费

  对素不相识的群众能关心到什么程度?山东理工大学大二学生杨子恒近期给刘婵写了一封信,开头直呼“刘妈”。这些年,刘婵不仅收获了“刘大姑”的称号,还有“母亲”、“女儿”这样贴心的称呼。

  杨子恒在信中说:“我虽然在1999年9月26日那晚家遭凶手,痛失双亲,但8年前我遇见了您。您给了我缺失的母爱,如果没有您,我想我现在不会坐在大学课堂里。”73岁的杨子恒外公老乐感激地告诉记者,女儿女婿离世后,他们夫妻收养了外孙。因案件久久未破,8年前上访时结识了刘婵,没想到是一段佳话的开始。

  “这孩子4岁就没了父母,很让人同情。我也有孩子,我知道母爱对孩子的重要。别的孩子都有妈疼,我不能让他心里有失落感。”她为这个苦难的家庭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多次奔走社区为他们申请了低保和廉租房,还为老人争取到道路看护员的岗位。杨子恒开学前,行李箱、书包、新衣服都是刘婵给他备好的。高考前,她亲手给小杨包好粽子送去。去年开学前,老两口正为学费发愁,是腹部刚动过大手术的刘婵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求助。那段时间,她警官证里都放着杨子恒照片,一有机会就给人讲故事,请他们帮忙,终于解决了学费难题。

  老夫妇俩拉扯外孙成长非常艰难,老乐说要不是刘大姑忙前忙后,家里不知变成什么样。去年1月的一天凌晨1点,老乐与正处在“叛逆期”的外孙发生争执,给刘婵打电话说日子过不下去了,干脆一起死了算了。接到电话,刘婵立刻起床骑电瓶车赶去,与杨子恒耐心交流了1个多小时,孩子当场给外公认了错,并表示一定听话好好学习。刘婵告诉记者,老人这些年风霜雨雪、满腹委屈,孩子没有父母、内心孤独,这样的创伤家庭正需她充当母亲和女儿的角色。

  孩子离家,刘婵怕老两口寂寞,隔三差五就安排他们听淮剧、看文艺演出、到警营和年轻警察包饺子话家常。如今精神矍铄的老乐说:“我是看着刘大姑头发从黑逐渐变白的,她就是我们盐城任长霞式的好警察。”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