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设备进工地都扫二维码 海安“黑科技”防范工程建设渎职犯罪

08.09.2017  10:05

  在每个道路施工工地,你会发现,不管是项目施工、监理人员的安全帽上,还是大型工程机械设备上,都有一个醒目的二维码标识。人员设备进工地之前,都要接受二维码扫描。这是今年以来,江苏省海安县检察院为防范交通工程领域渎职犯罪风险而最新配置的“黑科技”——工程建设二维码身份验证系统。

  2016年开始,该院发现在交通工程施工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等关键岗位人员容易缺位,以及塔吊、架桥机等设备运行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这些都是诱发渎职犯罪不可忽视的因素。鉴于这一情况,该院发出了关于预防工程建设领域渎职风险的检察建议。该建议当即得到海安县交通部门的高度重视,随后,检察、交通两家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引进工程建设二维码身份验证系统和高危工程设备黑匣子预警监控系统等预防“黑科技”来防范渎职风险,并在当地的公路干线,即353省道、226省道海安段建设上先后实施。

  “‘黑科技’实施以后,所有项目施工、监理、管理人员和主要工程机械进场都须履行二维码签到手续,项目业主单位、工程督查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手机上的二维码身份验证系统APP进行人员、机械管理的监督,随时调取施工现场人员、设备信息,对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等主要技术人员在岗在位形成有效的监管。”海安县检察院分管院领导介绍,同期实施的黑匣子预警监控系统则通过在塔吊、碾压机械、架桥机等高危设备上安装的“黑匣子”监控设备、视频监控、倒车雷达等设备,实现了对机械设备运转情况的实时监测,相关情况同样可以通过手机APP及时反馈给工程监管人员。

  为了放大预防“黑科技”的效果,检察机关落实专人通过手机APP网上监控系统,随时对交通监管人员在岗履职情况进行监管,定期监督项目监管人员在岗在位和履职情况。例如,2017年3月2日,该院通过网上监控系统发现施工单位项目总工程师连续多天未进行二维码签到,这一行为也未得到项目监管人员的及时纠正,遂及时发出检察建议,要求纠正管理人员的这一不作为。最终,管理部门给予了该工程师通报批评,并给予3000元罚款的处理,相关管理人员受到严肃的批评教育。

  自预防“黑科技”启用以来,该院共发现工程建设领域渎职犯罪风险源点8个,发现现场管理人员缺位等苗头性问题13个,发出口头或书面整改通知14份,发出检察建议1份。前不久,曾经启用预防“黑科技”的353省道海安段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全国公路水运建设“平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