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论坛”共话海上丝绸之路 专家表示郑和遗迹可申遗

10.07.2015  20:37

  新华报业网讯 10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10周年,“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马达加斯加、文莱、肯尼亚等国的驻华大使,与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我国郑和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丝绸之路‘与世界文明发展”等主题展开研讨,最终形成“郑和+南京共识”。

  “郑和不仅是伟大的航海家,也是伟大的探险家、商人和外交官,早在600多年前,郑和就已来到肯尼亚的海岸,将中国的瓷器、黄金、丝绸等物品带到肯尼亚,也将非洲的斑马、羚羊等带回中国。”肯尼亚驻华大使金扬久伊介绍,中肯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中国也是肯尼亚目前最重要的发展伙伴之一,中国政府已援助肯尼亚建造了非洲最大规模的铁路工程,并开始建设位于蒙巴萨东北部的港口,建成后将直通印度洋,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已和肯尼亚的发展战略联系在了一起。

  “郑和曾经七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在与亚非30多个国家交往中不欺寡,不凌弱,没有毁灭别人的文化,掠夺别人的领土,抢夺别人的财富,改变别人的宗教,与世界各国广结友谊,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创造了和平安宁的环境。”新加坡郑和研究会会长陈达生认为,郑和所到过的地方留有很多文化遗迹,30多个“郑和城”需要国内和海外投资商共同开发成旅游点,向世界传播和平友好理念,“我构想把郑和到过的30多个国家的郑和遗迹串联起来,一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文化遗产。

  “我经常思考‘一带一路’的说法为什么叫路,而不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往往把人从起点带到终点,一晃而过,中间没有停靠,道路则不然,允许中间有停歇,欣赏风景广交朋友,建立友谊。”美国华盛顿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田林芝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不让任何人掉队,也不允许一家独大,核心愿景是协调发展,合作共赢。“比如我们中资企业,在培训当地员工推进业务时,也要照顾当地利益,一个有意义的项目必须同时能为双边关系服务。中资企业是中国的公务外交的一个形象,在承担经济责任的同时,也应负担起政治责任。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鹿琳

编辑: 金勇、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