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开创民营经济“黄金时代”

24.12.2014  18:15
  时过大雪,冬至来临,邹鲁大地已现冰封景象。然而,严寒的天气始终无法阻挡邹城被列入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民营经济示范点的火热发展态势。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市场发展主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外向度水平等举措,邹城民营经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今年1至9月,该市民营经济完成营业收入915.38亿元、增加值26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64%、14.12%;固定资产投资296.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6.5%;实缴税金实现24.2亿元,占国地税总收入比重为48.4%,成为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突破传统蕴育“外向性格”   山东金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30余年历史的传统铸造企业,因最初生产铸造铁锅被邹城当地老百姓俗称为“锅厂”。然而这棵邹城民营企业的老“常青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彻底的技术革新,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优异的产品质量,使其成为美国哈斯haas的加工中心,德国的德马吉dmg卧加、韩国斗山的数控立式车削中心……并获批自营进出口权。现如今,金鼎实业生产的汽车、机械和风力发电等行业的配套零部件,70%左右出口到美国、德国、芬兰、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并成为通用、福特等国际知名品牌的指定供货商。 近年来,邹城市在培育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注重提升企业发展的“外向型”程度,通过建立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政策软环境、加强外向型人才队伍建设、用足用好外经贸扶持政策、搭建外资民资对接平台等措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深领域、更高层次上整合发展要素,打破原有民营企业传统型、粗放式发展模式和家族式、区域性经营理念,有力提升了民营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孵化”绿色未来   日前,从国家科技部获悉,邹城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该市首个国字号公共创新平台,标志着该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据了解,为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该市以大学科技园为载体,实施“一园多区、一个孵化器多个基地”的科技型企业孵化运作模式,大力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自2003年以来,不断提升园区科技创新孵化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推动全市工矿自动化、电子信息、汽车电动控制、新能源类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作用。2013年度,园内企业产值达9.5亿元,实现税收5000余万元。目前,园区拥有在孵企业84家,就业人数达2800人,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家,拥有知识产权企业50余家,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摇篮。 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科技创新。近年来,邹城市致力于引导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充实科技研发队伍,培育出了金科星、世纪矿山、天工机电、东远石油等一批在行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激发了全市科技创新创业活力。   优化环境迎接“黄金时代”   面对民营经济涌动的浓浓春潮,邹城拿出了“史上最强”的优惠政策和“真金白银”的有力扶持。 在该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意见》中,市财政每年拿出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企业成长、支持民营企业创新、深化经济对外开放、优化金融环境,奖励企业引才用才、鼓励全民创业,每一项均设置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和具体的奖励措施。全面放宽民营资本准入制度,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参股、控股或租赁经营国有资产,供水、供气、供热、水利、污水处理和城市管理、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重点项目,及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事业项目,向民营资本敞开怀抱,每年确定一批公私合作(ppp)项目公开招标,凸显民营经济在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地位。政府从简政放权做减法,实施重大投资全程代理,畅通项目办理绿色通道,先后压减行政审批事项、收费项目135项,暂停、取消行政许可事项44项,向园区和镇下放审批和收费项目66项,为企业打造良好的发展软硬环境,唱响民营经济发展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