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积极推进高亢地区设施农业发展

13.07.2015  11:26

          在邳州西北部,燕子埠、车夫山、岔河、戴庄和西南部八义集、占城等镇,由于区位偏僻,地势高亢,处于邳州“经济洼地”。

          3年前,生活在该地区的老百姓,迎来了一种新概念——设施农业。

          短短的3年时间里,邳州全市高亢地区规模设施农业发展到2万亩,其中以燕子埠为中心的1.5万亩冬暖式日光温室园区“户均两个棚,夫妻两个劳动力,年均收入10万元”, 完成了由无到有、从落后到赶超的精彩嬗变。

          邳州市委、市政府实施的“设施农业上山工程”,获得了2014年度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创新实践奖。

          贫瘠地里生“黄金

          今年冬季,燕子埠镇鹿寨村的设施蔬菜种植户们异常忙碌。种植户王昌中的大棚采用黄瓜、苦瓜套种的模式,今年4月份,黄瓜卖完接着就能卖苦瓜。

          种植户李素响两年前还在外地打工,当时,镇里鼓励农民发展设施农业,他还心存顾虑。但很快,他的顾虑就打消了。李素响告诉记者,他看到村里好多人都有大棚,就建了一个种植辣椒,遇困难有技术员,浇水有井,电常年不停,配套设施很齐全。

          第一年,李素响的辣椒大棚就收入5万多元。后来,他又扩了一个大棚,日子越过越红火。王昌中告诉记者,现在农户种大棚,只管种,销售由镇里给联系,卖菜不用愁。

          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燕子埠镇坚持统一园区规划,统一土地流转,统一图纸建设,统一政策补贴,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基础配套,群众自建自种“七统一自”模式,让园区规划更合理,发展更迅速。

          目前,燕子埠镇设施农业园区面积已发展至6000多亩,累计投资1.8亿元,建设棚室1360座,成为徐州范围内高亢山区唯一集中连片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园区,也是江北最大的连片冬暖式日光温室园区。

          近年来,邳州市政府出资统一建设园区桥、涵、路、电、井、通信等基础设施,做到棚室建到哪,设施跟到哪。两年来,园区累计投入基础建设资金6.5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2亿元。目前,全市6000余个棚室全部由农户筹资自建自种,自负盈亏,农户有了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权。最多的一户建设30个日光温室,最少1个,户均2个棚室,且无工商资本进入园区,避免了工商企业与民争利,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民利益。

          “不离土不离乡,一户一棚奔小康

          作为高亢山区,村里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如今,伴随着设施大棚的增多,外出劳动力开始纷纷返乡,农民的种植观念也逐步转变。

          邳州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邳州市坚定发展设施农业信心,提高群众对发展设施农业的认知度,“不离土、不离乡,一户一棚奔小康”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在工作推进中,市委、市政府坚持“定、分、督、考”四步工作法,因地制宜制定出台发展设施农业意见,大幅提高设施农业工作在考核中的比重,并将年度目标量化到部门、分解到各镇,做到责任人、完成时限、标准要求和具体措施“四明确”。市委、市政府设立动态公示牌,对各镇发展进度一月一公示,一月一考评,年末按照考评结果奖优罚劣。

          农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扶持。该市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每个标准徐州二代温室给予补贴1万元,在墙体完工和整棚完工验收后分半补贴到位。并协调市农商行在建棚贷款上给予倾斜扶持,通过农户联保贷款;突出土地流转难的问题,三年来累计流转土地1.1万亩;着眼解决单个农户“卖菜难”,引导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12家,辐射带动园区和周边500户设施种植户。

          日光温室成“聚宝盆

          伴随着设施农业上山去,高亢地区的农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邳州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今,邳州市高亢山区,特别是农业园区核心区设施蔬菜年总产量达到72000吨,年总产值达到32000万元。每个日光温室占地3亩,实用面积1.3亩,每棚年毛利9万多元;同时,日光温室棚前棚后种植露天花生、蔬菜等作物,年收入近5000元,每棚年纯收益达到8万元,每棚效益相当于3亩小麦玉米轮作的30倍。

          稳定的收益、看得见的实惠,农户建棚热情高涨,农户人均收入大幅提高。2010年,高亢山区农民人均收入不足7500元,2013年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实现了向小康生活迈进的历史跨越。90%的外出务工人员返回率达到50%。同时,园区为本镇建不起日光温室的农户、年老体弱的老人妇女或外来人员提供了务工就业机会,务工人员收入50元/天,月收入近2000元。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三年的园区发展和实践,农民发展意识、竞争意识、自主创业意识明显增强,农户一心扑在棚室发展和科技知识提升上,原先闲懒散现象不复存在,农民综合素质实现了质的变化。园区内多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继成立,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农户市场意识不断增强,农民逐渐走出了穷山沟。

          让设施农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作者:秦建莉 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