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姑姑18年前带家人回家过年 那年的亲情相聚定格在项王故里

15.02.2015  18:05

   中国江苏网2月15日讯 (记者 张又千)上世纪七十年代,家住宿城区洋北镇槐树村的张翠玲嫁到了河北省涉县太行山区。结婚20几年后,她的孩子已毕业参加工作。随着家里经济状况慢慢好转,思乡心切的张翠玲在1997年带着两个儿子回娘家过新年了,并在项王故里留下了这一珍贵的合影。昨日,记者采访了照片中站在最中间的男孩张楠,听他聊起二姑张翠玲18年前回家过年的故事。

  张楠告诉记者,站在照片后面的两个男青年就是刚参加工作的两个表哥:宋红兵、宋利兵;站在中间的是当时刚上初二的他;而站两侧的两个女孩是大伯家的两个堂姐。

  “二姑她们一路火车、汽车颠簸辗转,两三天才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张楠说,从山区来到平原,第一次来宿迁舅舅家的表哥既兴奋又好奇。为了一大家能团聚热闹,大伯一家也来他家过年了。大年三十早上,他们三兄妹带着表哥们到集市上感受宿迁农村的春节气氛,介绍一些江苏的风土人情和过节习俗等。下午,几个孩子一起贴春联、放鞭炮,小院里弥漫着欢声笑语。

  大人们从中午便在厨房里有说有笑地忙碌着。年夜饭菜都是张翠玲喜欢的家乡菜:粉皮拌黄瓜,水晶山楂糕、鲫鱼炖豆腐、狮子头、金针菜烧土鸡……还有自家烙的煎饼、蒸的红豆馅大馒头,而酒当然要喝宿迁的洋河酒。久违的家乡吃食让张翠玲感慨万千,差点落泪,她不停念叨着:“没想到……没想到家里的生活变得这么富裕了。”表哥们则直夸江苏的饭菜好吃。席间,大家开怀畅饮,叙叨亲情,气氛热烈。

  “表哥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宿迁的风土人情、地理文化和名胜古迹。”正月初一不通公交车,于是一大早张楠便和两个堂姐从邻居家借来自行车,和表哥们开开心心地骑着自行车,沿着大运河去宿迁城里逛风景了。

  初春的大运河涛飞浪卷、清波碧浪尽收眼底。河边人家的门上都已贴上鲜红的春联,有的人家还挂着“欢庆春节”的大红灯笼。几个年轻人一路开心地聊着,一路欣赏着河边风景。

  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宿迁的项王故里,因为他们上学的时候就从书上、老师的口中,知道了楚霸王项羽的故事。所以几个年轻人到宿迁城里的第一站,就是游览项王故里。“那时候的项往故里还没有翻修,门票也很便宜,只要5块钱,我们几人游览了几个院落,又到项王手植槐、梧桐老树前观赏。”两个表哥为它们悠久的历史、顽强的生命力而赞叹。张楠说,还记得大表哥宋红兵当时感慨道:“没想到我们能有幸来到楚霸王项羽的故乡过这个新年。这是我妈妈的家乡,我们跟英雄也算半个老乡了。”说完大家都笑了。

  当时表哥们自带一个相机过来,于是,兄妹几个站在大殿的正门前,请一个工作人员帮忙拍下了这张合影。18年前的这次亲情相聚,被定格在1997年大年初一。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