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重述:那些曾创造世界电影传奇的女人

19.05.2015  13:32

爱丽丝·盖

叶斯菲里·舒布

青木鹤子

濮舜卿

伍锦霞

编者按

女性电影先驱者研究工程”(WFPP),是当前西方电影学术界的新动态之一。目前WFPP的研究已累计列入上百名为世界电影发展做出非凡贡献的女性电影先驱者,其历史研究的女性视角,在不同程度上挑战了电影史学界的男性话语。其中,对中国早期女性电影人的研究,已成为该项目最具特色的主要成果。由此也当引发我们反思中国电影历史研究及其性别关注的盲点与缺失。

日前,戛纳电影节拉开大幕,各国女明星的红毯魅影吸引了诸多媒体的关注,影迷们对这些美丽的女明星也如数家珍。正如面对“你知道多少默片时代的电影女性”这个问题,人们可以马上说出一连串的名字,如玛丽·璧克馥、葛丽泰·嘉宝、葛洛丽亚·斯旺森,国人或许会想到阮玲玉、胡蝶、黎莉莉……然而,早期投身电影事业的女性,只有演员这唯一的职业吗?

事实上,在电影艺术尚未成熟之前,世界各地曾出现过很多杰出的女编剧、导演、制片、设计师等电影工作者,而非仅仅是女演员。这些女性不仅为探索“电影是什么?”做出过巨大贡献,还从本民族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视角出发,发出过不同于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声音”。

本文介绍的“女性电影先驱者研究工程”(The  Women  Film  Pioneers  Project,以下简称WFPP),是当前西方电影学术界的新动态之一,它以电影研究为学科基础,从性别关注的角度出发,挖掘早期女性电影工作者的艺术贡献和历史意义,进而抛出这样的问题:优秀的女性电影先驱者如此之多,她们是如何身兼数职而不为人知的?

历史:跨国家跨种族的研究视野

二战后,随着“第三世界”殖民地纷纷独立建国、西方文明进入自我反思,英语世界的学术研究,开始突破以“西方-白人-男性”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转向对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其中,跨地域、跨种族的性别视角,深深融入了绘画、戏剧、电影等各艺术门类的历史研究之中。

1993年,简·盖恩斯(Jane  Gaines)教授,在美国纽约州的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创建了WFPP,曾以多卷书刊的形式出版发行,当时盖恩斯教授还在杜克大学任职;2013年,盖恩斯教授成为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电影系的终身教授,WFPP因此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数字研究中心(CU  Center  for  Digital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简称CDRC),成为哥大电影系的特色学术研究项目之一。

在研究视野方面,WFPP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从研究材料到研究人员,除北美地区外,不仅包括法、意、俄、葡、丹麦、荷兰等欧陆国家,还涉猎中、泰、墨、日、韩、巴西、阿根廷等地,具有十足的跨文化、跨国籍的世界视野。

就研究意义而言,从1894年电影视镜的发明到1930年有声片诞生,是电影的“童年时代”。人们经过对电影技术的不懈探索、对电影美学的深入研究,最终确立了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的独立性,与作为一门学科的严肃性。那么,如何讲述这段电影“童年史”,就十分重要,因为它触及历史话语权的方方面面,这便是WFPP历史研究的独特意义。

从研究成果的发布形式来看,WFPP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学术期刊与数据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在线搜索的方式寻得所需。对于每一位女性电影先驱者,WFPP都有世界各地的电影学者专门撰写的生平回顾与评价,其文献来源,也合法地来自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甚至私人收藏,这为世界电影学者与爱好者们,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源共享平台。

性别:女性视角的学术关注

某种程度上,立足于历史研究的性别关注,WFPP似乎在重新书写世界电影史,下面简单举几个例子。

自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放映《工厂大门》被标记为电影诞生以来,在人们津津乐道卓别林、基顿那样的美国导演,一生拍摄的电影加上有声片超过七八十部是如何多产而伟大时,殊不知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女导演爱丽丝·盖(Alice  Guy  Blaché),从1896年就开始拍电影了,到1906年制作的默片就已超过150部。

电影理论之父”巴赞与“蒙太奇之父”爱森斯坦的大名,屡见于电影教科书与各类影迷杂志,却不知在他们之前,前苏联女导演、编剧和剪辑师叶斯菲里·舒布(Esfir  Shub),就已探索出了纪录片剪辑法与电影视觉的戏剧原则,不仅制作过许多纪录片,还发表过关于电影理论的基本法则的文章。

再看时髦的“酷儿电影”主题及其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之后才被重视(甚至“酷儿”一词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而默片时代最多产的美国女导演、剪辑师多萝西·阿兹娜(Dorothy  Arzner),早在1919年~1943年间,就有了女权主义批评与性少数电影理论与实践的创见,却鲜为人知。

还有第一位墨西哥女导演米米·黛布拉(Mimí  Derba)如何用摄影机回应1917年墨西哥革命;“奥地利导演俱乐部”(Austrian  Directors  Club)中唯一的女性成员艾达·珍巴赫(Ida  Jenbach)如何死于纳粹大屠杀,至今都被世界电影史遗忘;人们只记得青木鹤子(Tsuru  Aoki)在银幕上的“洋娃娃”形象与银幕下身为日本巨星早川雪洲“小妻子”的身份,却不知她为日本戏剧在美国立足所做的奠基贡献;第一位在美国成立华语电影公司的女制片人玛莉安·黄(Marion  E.  Wong),又是如何改变英裔美国人所建立的电影制片厂创作模式的……目前,WFPP的研究已累计列入上百名女性电影先驱者,其历史研究的女性视角,在不同程度上挑战了当前电影史学界的男性话语。

反思:中国电影研究的性别话语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第一个女编剧濮舜卿(Pu  Shunqing)的研究,与“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唯一华裔女导演”伍锦霞(Esther  Eng)的视频资料,被作为WFPP主打的特色成果,放在其网站首页最醒目的位置上。

——濮舜卿与伍锦霞,又何许人也?

1925年,濮舜卿撰写了长城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剧本《爱神的玩偶》,成为首位中国女编剧,同时她还是一名争取女性权利的社会实践者、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在WFPP关于她的专题中,不仅详述了濮舜卿的生平,还收录了她罕见的照片与民国期刊上的相关报道。

20世纪30年代,年仅21岁的伍锦霞初闯纽约,就在日落大道租下了摄影棚制作华语电影,后来还创办过粤语戏院。2013年,香港导演魏时煜将伍锦霞的人生传奇,制作成标准时长的纪录片《金门银光梦》(Golden  Gate  Girls),WFPP则敏锐而及时地捕捉到这一关于中国女性电影开拓者的最新动态,不仅将预告片收录到视频资料库中,更以其作为特色学术成果,与濮舜卿的研究一同放在网站上。

有意思的是,濮舜卿与伍锦霞,是WFPP首页上仅有的两名女性电影开拓者的具体姓名,其余上百个女性电影开拓者的大名,都需要点开分类链接才能看见;如果使用其他搜索引擎,对这两个人名进行关键词查找的话,最先显示的词条便是WFPP的网站!

那么,在介绍英语世界对女性电影人研究的成果之余,为中国女性电影开拓者重新被重视并感到自豪的同时,问题亦随之而来:为什么对于中国早期女性电影人的研究,如今成为西方电影学术界的最新成果?难道我们不该反思,中国电影文化工作者的历史研究及其性别关注是否多有缺失?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现为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