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3只獐突然遇难 遭咬伤或惊吓猝死(图)

01.02.2015  16:42

  在松江新浜的180亩生态片林中,自去年12月起,林业部门投放了10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獐,以期让已绝迹百年的“沪上土著”重新回家,重建上海的生态链。然而最近,其中3只獐突然遇难,研究人员表示或为被异类咬伤或受惊过度而猝死。

   遭咬伤或惊吓

  在现场,死亡的3只獐都是公獐,身上还戴着追踪器。一只落在水里,有咬伤的痕迹,另两只都躺在灌木丛中,其中一只脖颈有多处明显咬伤,另一只没有外伤。

  据出血痕迹判断,袭击可能发生在一周之内。研究人员说,从死亡獐咬伤痕迹判断,是小型动物所为,而非种群内部打斗。而遭受猛烈追赶或惊吓等,也可能导致獐体内的激素急速上升,导致猝死。

   8年前引入獐

  记者了解到,獐是上海“土著”,但因人为猎杀和城市扩建,上世纪初已在沪绝迹。为重建城市生态环境,建立完整的生态链,8年前松江区农委、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等从舟山引进17只獐,投放在林地,至今成功繁殖了约150只后代。

  由于獐喜爱草地、滩涂等纯野生环境,部分獐被送到森林公园和湿地放养。截至目前,本市共有包括滨江森林公园、南汇东滩等6个繁育基地。而松江区也对大片绿地进行改造,去年12月底,松江新浜地区的生态片林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10多只獐入住“新家”。

   遇天敌非坏事

  然而没想到的是,刚在“新家”生活了一个多月,就有3只獐遇难。野生獐项目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珉表示,自然界中犬类一直是獐的天敌。偶遇天敌,对生物链的进化并非坏事。但目前,新浜生态片林的獐正处于引入和繁殖初期,数量并不多,一旦集中死亡,对繁衍会有一定影响。

  目前,研究人员已多次前往片林,通过视频、现场勘测和GPS跟踪定位等方式,调查野生獐遇难的详细原因。

  记者金旻矣通讯员贾佳

   【相关链接】

  獐属鹿科,也称水鹿,高约半米、长约1米,无角,毛色棕黄,性情温顺,食草或嫩叶。它们喜爱滩涂、浅滩,从新石器时代就广泛分布于上海市郊,松江的广富林遗址中也有獐骸骨。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獐逐渐失去了家园。上世纪初,獐在上海绝迹。

  原标题:上海松江3只獐突然遇难遭咬伤或惊吓猝死(图)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