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牵出"楚广陵城 蜀冈发现战国至南宋叠加遗存

25.03.2015  13:59

蜀冈古城址北城墙西段东部城门遗址全貌。

水涵洞北口。

出土的剪轮“半两”铜钱及铁刀。

考古发掘现场已被回填保护。张卓君摄

考古发掘现场。

  中国江苏网3月25日讯 从双峰云栈东边的小路北上蜀冈中峰,沿着唐子城护城河风光带,步行10多分钟后,我们在护城河的南端看到一处看起来很普通的水塘。然而水塘边拉起的护绳,以及一块“考古现场 闲人莫入”的木牌,标明这是一处考古挖掘现场。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水塘,守护着一个惊天秘密——这里考古发掘出一处古代城门遗址,记载于文献中的楚广陵城,在沉寂2000多年后,终于露出了与它相关的线索。

  这一考古成果,目前正在参选2014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而轰动国内外的扬州隋炀帝墓的发现,去年已入选考古“十大”。

  考古发掘

  蜀冈考古发现城门遗址

  意外带出“楚广陵城”痕迹

  去年3月至今年年初,唐城考古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在蜀冈古代城址北城墙西段东部豁口及其两侧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蜀冈古代城址北城墙西段城门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扬州唐城考古队队长、研究员汪勃表示,该城门遗址很可能与隋代芳林门有关。

  但是,在这处遗址周围发现的不晚于战国时期的木构水涵洞遗存,却让考古工作者们更加激动。

  原来,在木构水涵洞两侧,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夯土墙体,与此同时,考古现场还挖掘出战国时代的铁刀和陶器残片等,这些,成为证明楚广陵城所在的重要物证。

  此次考古发掘城门遗址中,清理出了不晚于汉代的木构水涵洞、不早于汉代至晚唐杨吴时期的陆城门东边壁和水窦、南宋时期的水关和陆城门迹象以及相关的夯土遗存,除清理出战国时期的铁刀和陶器残片外,一批如汉剪轮“半两”铜钱、汉至唐代的砖瓦以及陶瓷片等带有时代印记的遗物也重见天日。

  考古专家认为,扬州蜀冈古城址的木构及其他遗存(战国至南宋)结构极为考究,保存较为完好,是扬州首次发现的战国楚广陵城相关遗址,当然,这也是扬州地区迄今考古发掘出的时代最早的城门遗址。不过,至于这里是不是有战国时期的陆门,考古专家坦言,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

  现场探秘

  木构水涵洞藏惊天秘密

  两侧现战国时期夯土墙体

  “这次新发现的城门遗址是迄今扬州蜀冈古代城址中年代序列最为完整的重要实证,其内涵印证了相关的地方志文献记载,再现了扬州蜀冈古代城址从战国至南宋近1700年的城建历史。”汪勃说。

  这里已经被回填保护,他向记者描述了木构水涵洞的形制:平面形状呈南北向,长约28米、北端口部宽约2.5米,口部或有可开闭的木构设施,涵洞底宽2.4米、顶宽2.2米、高0.5米。但因水涵洞上部已经被毁,现在还没人知道它当初的“长相”。

  不过在遗址范围内,还有许多规则分布、制作考究的“洞”。汪勃介绍,木构水涵洞两侧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夯土墙体,加之其被不早于汉代的夯土打破或叠压,应当可以判断其始建年代或在战国时期,使用下限当在西汉初期。

  史料钩沉

  邗城故址增修为楚广陵城

  广陵城曾分子城与金城

  楚广陵城到底长啥样?目前,考古发掘还在进行,我们无法亲眼目睹它的风采,但是史书上有着多处对楚广陵城的记载。

  公元前473年,越灭吴,邗城一度属越。公元前333年,楚国大破越国,此地属楚,公元前319年,楚怀王筑广陵城时,更改城名为“广陵”。

  《史记·六国表》中,有楚怀王熊槐十年(公元前319年)“城广陵”的记载;《水经注》中,有“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的注释说明,楚广陵城是就邗城故址增修而成,增筑部分当在邗城的西北。

  对此,考古专家印志华介绍,楚怀王应是对城市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大的调整,将邗城的故址改筑为“子城”和“金城”两座城。他说,楚邑广陵的子城和金城,在随后的文献中又称为“外城”和“内城”,或称“外城”和“小城”。直到南朝陈宣帝太建年间,文献中还称“楚子城”,或称为“南城”、“广陵金城”等名称。

  《陈书》中记载,陈宣帝太建六年(574):“甲申,广陵金城降……癸丑,齐广陵南城主张显和、长史张僧那各率所部入附……丙子,左卫将军樊毅克广陵楚子城。”文献中提到的“南城”应该是指楚子城,相对南城而言,应该还有个北城,那个北城就应该是指楚金城。直至公元前223年,秦灭楚,楚广陵城终隶属于秦九江郡。

  遗址猜想

  探寻隋江都宫城有了新线索

  水陆城门或与“芳林门”相关

  在探秘扬州蜀冈古城址的木构及其他遗存(战国至南宋)时,考古人员发现了不早于汉代的城门东边壁、隋唐时期的城门东半或北出口东侧以及陆城门西侧的水窦的形制,表明汉代或已有用砖包砌城门边壁的做法,提示该隋唐时期水陆城门或与文献记载中的隋江都宫城北门“芳林门”相关;南宋时期的水关遗址的发现,补充了文献记载,增加了古代水城门的资料。各时期的水道资料是了解城市布局的重要线索,更是探寻邗城和大运河关系的关键点。

  “隋扬州城由江都宫城和东城构成,是当时都城级的城市,一度具有行都的地位。”汪勃认为,从文献记载来看,隋江都至少有江都宫城和东城,而江都宫城的西北角可能就是现在蜀冈城址的西北角,宫城分布于蜀冈城址西部至东城以西,宫城以东即东城。

  《隋书》和《北史》中均记载:“宇文化及弑逆之际,(燕王杨)倓觉变,欲入奏,恐露其事,因与梁公萧钜、千牛宇文皛等穿芳林门侧水窦而入。”此外,《资治通鉴》记载:“燕王倓觉有变,夜,穿芳林门侧水窦而入,至玄武门……”这些文献都说明,江都宫城正北门也称玄武门,玄武门附近有“芳林门”,芳林门侧有水窦。

  站在蜀冈之上的扬州古城址上,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眼前呈现出,隋炀帝被杀那天晚上,隋炀帝的孙子杨倓得到情报后,就想穿过隋江都宫城北门“芳林门”旁边的水窦入城,希望能及时告诉隋炀帝,有人叛乱的消息,可惜宫城管理比较森严,杨倓被守卫宫城的士兵阻拦了下来,扬州历史文化研究者认为,出现这样的一幕,也说明了叛乱那天晚上,守卫宫城的士兵已经都被宇文化及等“搞定”了…… 记者 陶敏 邵伟

  本版图片由唐城考古队提供(署名除外)

  延伸阅读

  从战国到南宋 扬州城一直建在蜀冈上

  蜀冈上扬州城遗址,其地势高出扬州城区约20米。考古人员通过对蜀冈上城址进行全面的考古勘探,发现城址呈不规则的四边形,面积约为2.828平方千米。

  在蜀冈之上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埋藏着扬州城千年历史变迁的珍贵实物资料,而且保存得比较好,国内诸多考古专家对这一范围内的考古成果充满期待,因为,根据史料记载结合此前的考古资料推测,楚广陵城、隋江都宫、唐子城、宋堡城……均在这一区域。

  文物专家顾风称,蜀冈之下最初为长江,也就是说,蜀冈当时是长江的北岸,在历史长河中,长江总体发展趋势是向南摆动,慢慢的,江水向南退去,人们也逐水而居,逐渐从蜀冈上搬到了蜀冈下生活,形成了今天的扬州城市格局。

  谈及扬州城的历史沿革,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称,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后来,战国时期的楚怀王十年筑广陵城,汉代吴王刘濞建都广陵,隋朝沿用蜀冈上故城筑江都宫城,唐代在扬州建有子城、罗城,宋代则增筑为大城、夹城、堡城,元代沿用宋城,明代先后缩为旧城、新城,清代沿用明城,20世纪50年代拆除城墙并在城墙的位置修建了环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