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出版商撤43篇造假论文 涉江苏4家医院

03.04.2015  12:23

  据报道,近日英国大型医疗科学学术文献出版商BioMedCentral,因同行评审涉嫌造假撤销43篇论文。其中,41篇是来自中国大陆作者,占此次被揭造假论文的九成半,涉及38家中国知名医院,我省有4家医院被点名,分别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十医院。

  那么,究竟是哪些论文被曝光?涉及到哪个领域?又是哪位医生写的?记者昨天试图联系采访这4家医院,但均被婉言拒绝。有的医院回答“没听说过这回事”“不太清楚”,有的医院表示“我院历来反对学术造假,即使有造假也是个别医生的个人行为”“如果是真的,查实后严肃处理”,还有医院听说这个话题后立即挂掉电话。

  近年来学术论文造假现象,一直饱受国外同行诟病。不过,此次41篇医学论文造假被集中曝光,还是令人十分震撼。对此,医学界人士如何看待?

  “论文造假,数字不实,胡编病例现象,几乎成为业界‘通病’,不光是这次曝光的4家医院,家家医院或多或少都存在。”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南京鼓楼医院心外科主任王东进说,不造假完不成任务。医生实在太累,既要上门诊看病,还要上手术台开刀,还要会诊病人、带学生、写病历、查房、与病人家属沟通病情,再挤出时间搞科研、写论文……“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哪能事事都做到?”王东进说,医生学术论文造假,某种程度上是被现行的考核体系逼的,晋升职称必须有论文。

  一位医生私下告诉记者,进了医院就得写论文、评职称,完全被“绑架了”,如果你哪一点做得不好,病人就会说“这个医生水平不行”,于是职称升不上去,待遇提不高,同行看不起,提拔更是没有门,外出开会也没面子。为了完成论文,数字上“掺点水”,都是被逼的。

  论文是晋升职称的“通行证”,像南京大医院的中级职称医生,如果要晋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必须在国内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2篇SCI论文,才有参加申报资格;北京、上海等大医院,甚至还要求医生必须用外文发论文,并发在国外权威杂志上才有晋升正高资格。

  “写论文与评职称挂钩,是中国特有现象,这为学术造假埋下祸根。”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教授陈家应表示,像欧美多数国家,除了医学院或大学的附属医院医生才要写论文外,普通医院医生根本没有评职称的说法。医生地位高低、薪水多少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技术水平,院长出多少钱聘医生、医生多少钱愿意干,两者达成协议就行了。

  在欧美多数国家,医生只要通过“国考”,拿到执业许可,按照职业许可的范围行医就可以了。医生队伍由医师协会负责管理,医师协会管理非常严格,一旦发现哪位医生学术造假或经常出医疗差错,很可能被踢出医师队伍,没有医院再敢聘用他。

  而在国内,不仅医生升职称要写论文,甚至连护士、技师升职称同样要论文。这就催生“论文商机”—— “枪手”代写论文。记者网搜代写论文几个字,“职称论文100%成功”“代写论文,先发表后付费”“精英论文枪手”等网上广告立即跳入眼帘。

  知情人士透露,一篇3000字的医学论文,如果发表在国内非一流期刊上,一般行情是8000元-1万元;若要附有英文摘要,还要再加三四千元。护理方面的论文稍便宜些,一般每篇要5000元左右,如果是3万字的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行价多在5万元左右。

  医学学术造假,影响医学的权威声誉,败坏社会风气。业内人士认为,根治学术腐败,首先要重视学术法制建设特别是学术道德建设,同时,良好的学术体制建设也十分重要。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南京市卫生局法监处处长胡晓翔认为,杜绝造假,必须改革当下职称考核体系,降低论文在考核中的权重,没有必要“一刀切”地写论文才能升职称。大医院中的临床一线医生,可提高其在医疗质量、差错率等方面的权重,而降低论文发表门槛和要求。即使要求有论文,也不一定非要SCI论文,国内一般杂志也行。对于科研型医生,应着重要求写高质量论文。对于社区医生,可不考核论文,而是考核其服务病人的数量和质量、社区居民的满意度等。(记者仲崇山)

编辑: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