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兴通讯来看高科技企业国际化要闯的四道关

22.05.2018  11:54

近期,中兴通讯被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7年内不能购买、出售或从事任何涉及美国出口管制条例约束的物品、软件或技术等交易。网络随之一片沸腾,第一时间蹭流量哗众取宠者有之,认为其为贸易战大国博弈的棋子者有之,感慨中国缺芯者有之。随着中兴被摆上了中美贸易的谈判桌,中兴也多次发出公告和声明,中美外交部、商务部发言人也进行了多轮的发言和回应。实际上,如果理性分析中兴通讯几十年发展的历程,笔者认为,这里面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正好反映了我国高科技企业国际化所要面临的四道关卡。

中兴通讯成立33年(始于1985年),在1996年,中兴通讯正式提出国际化战略,距今22年,从一个中国的小企业,成长为全球第四大电信设备商,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在中国的国际化企业排行榜中名列第八位,2017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43%。

在此期间,在电信这个高科技领域,富士通、北电、马可尼、西门子、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贝尔……这一长串如雷贯耳的企业,或退出电信市场,或湮没在历史长河。而日夜在键盘前指点全球江山的人们,很难明白,走出国门,走向全球是一条披荆斩棘、历尽艰难险阻的道路。从中兴通讯的历史来看,任何一家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要成功的实现国际化,要通过至少四道关卡。

第一道:竞争力关

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时候,第一道也是最基础的关卡即为产品关——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产品的体验等产品竞争力。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产品尤其是进入全球千家万户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外国人脱口而出的印象:物美价廉,以产品竞争力和价格优势的平衡来占据市场。那么,自己的企业是否适合国际化?决策这个问题,需要评估自己的产品是否适合国际化的需求,以及是否到达了可以国际化的阶段。

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是中国电信厂商迅速成长的时期。“巨大中华”四大本土力量破局垄断,为中国运营商争取到了相对合理的价位,为中国步入大规模建网周期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电信基础设施水平快速提升。中国电信设备市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国际市场”,在中国电信市场启动之初,就已能够看到所有的国际电信巨头占据垄断优势。中华两家最先击败的是日本电信厂商如富士通,随后击败如日中天的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等。从“七国八制”圈地上争得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到今天即将开启的5G大幕中,中兴、华为已然获得相对强大的话语权,“中华”上演的后来居上的历史,实际上正是一部中国公司与跨国巨人边学习边竞争的历史。这个阶段的竞争,为中兴走向国际化做了预先的演练,也打下了基础。

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作为国家基础行业的电信领域,刚开始,中国企业很难插足,通常基于在本国的竞争优势,走出国门,从不发达的亚非拉国家开始尝试。中兴通讯在1996年获得孟加拉交换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始国际化的进程;1998年巴基斯坦交换总承包项目,金额为9700万美元,是当时中国通信制造企业在海外获得的最大一个通信“交钥匙”工程项目。 在国际化开始十年后的2006年,中兴通讯与埃塞俄比亚电信签下了价值15亿美元的合同,这是中兴通讯第一次为一整个国家建设一张通信网络,也是中兴出海的标志性项目,在2007年的时候,海外收入首次超越国内收入占比,占60%以上。

在这个阶段,则是企业以产品竞争力来实现国际化的阶段,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优质的产品质量来迅速占领市场,也是企业在国际立足与生存之根本。

第二道: 知识产权

许多人都不记得,多年前功能手机时代,有一家中国手机厂商华勤,在印度市场甚至一度超越了当时的手机霸主诺基亚。然而,诺基亚一纸专利诉讼,成功将压制了后者在印度市场的发展,华勤品牌也一蹶不振最终退出了手机市场,后转型为ODM厂商。

小米跟爱立信的专利纠纷也颇为吸引眼球。在登陆印度市场后,小米几个月已经销售出100万台手机。当中国企业小米在印度市场大施拳脚,准备“大干快上”的时候,爱立信的一纸诉状却使其面临在印度被禁售的命运。爱立信对小米公司发出专利侵权诉讼后,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对小米手机在印度市场做出了禁售的决定。尽管小米在缴纳保证金之后获得解禁,恢复销售,但这场专利战并未终结。

由此可见,专利是拦在急需国际化的中国企业门口的另一个门槛,且不乏许多优秀的企业绊倒在这一道门槛。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国际化的环境里面,知识产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在市场竞争中保护自己的一个重要筹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2017年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统计排名,根据该排名,中兴通讯以2965件国际专利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二。这其实是中兴通讯连续第八年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前三,是中国唯一连续八年获此殊荣的企业。即使在被人误解中国“缺芯”的今天,中兴通讯依然是芯片专利数最多的中国企业。物联网专利持有量居中国第一和全球前三(仅次于高通和英特尔)。截止2017年12月31日,中兴通讯拥有6.9万余件全球专利资产、已授权专利资产超过3万件。更重要的是,其中,4G LTE 标准必要专利超过815件,全球占比超过13%,5G战略布局专利全球超过2000件,也就是说,在通信行业的专利战中已经有了充足的筹码。

此前,在专利这一关,中兴已经面临过美国的多次阻拦。美国337调查号称世界上”最严厉贸易限制措施“,是美国发挥知识产权储备和制度竞争措施,实施强势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典型体现。而中兴连续6年应诉7起337调查,2起和解,5起胜诉,也是目前为止唯一获得337调查5连胜的中国企业。已结束的美国337调查案件数据显示,337调查世界平均胜诉率为26%,中国企业在337调查中的胜诉率远低于此平均水平。

以上专利的国际化布局,已经是很多中国企业无法企及的高峰。令人欣慰的是,虽然中国长期被指责为不善保护知识产权,但是中国是目前唯一专利申请量每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国家,2003年以来每年增长率都高于10%。这项数据也说明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和专利国际化布局上有了长足进步,在奋起直追中。

第三道:本地化服务关

本地化是从一个国际化小公司变成一个国际化中型公司的必经之路。产品顺利销售出去了,是否有能力交付?是否能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文化沟通问题?各国的地理、政治、文化环境大相径庭,与中国截然不同,是否能够顺利应对?上到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雪山、下到东非大裂谷,无论环境如何错综复杂,客户却容不得任何借口。如何应对?

中兴通讯公开数据显示,在2017年底,中兴通讯建立了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的立体网络,在全球设立了100多个代表处或子公司,18个研发中心和9个物流中心。中兴通讯拥有专业的专家队伍,拥有超过1万人交付专业人员,专业齐全,同时具备丰富的跨文化管理经验。中兴通讯的合作伙伴遍布全球,超过3000家。30多年以来,中兴通讯在全球共交付450多个Turnkey项目,部署了300多万个站点,建设外线工程超过12万公里。截至2017年底,ZTE已为16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可以说通过各种手段,已经成功的解决了本地化服务的问题。

道: 政治风险关

如愿闯过第三关的公司,毫无疑问,在业内已经是进入了最顶级的国际化公司序列,紧接着,会面临最艰难的一关——政治风险关。中兴通讯,此时此刻,已经拥有高达1000亿以上的年销售额,成就这个数字的,是奋斗在全球各地的中兴员工,一砖一瓦从零开始积累起来。这些庞大的销售数字、搭建的本地客户服务网络、抢占的市场份额、积累的专利技术,书写了中兴通讯的国际化版图。然而,中兴通讯不可避免的遭遇最后的关卡——政治风险。

当今世界充斥着新的政治风险,这里的政治风险指的不是“政府行为”,而是政治活动对公司业务产生大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斯坦福商学院政治经济薛教授Condoleezza Rice认为,“当前改变政治风险局势的有全球冷战结束后政治局势的巨大变化、供应链创新以及科技革命三大趋势带来给公司的不确定性。当今公司面对的,是现代历史上最为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地缘政治、法律法规政策、域外效力(如单边制裁)、自然资源操控等政治行为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影响;供应链革命使得全球供应链变得更长、更加精益,公司更容易受到远方动乱的影响;社交媒体、手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集体行动的成本,让公司的政治风险影响更加深远。“

纽约大学政治经经济学教授、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里根政府国防部副助理部长David Denoon认为,“特朗普觉得可以通过对中国进行施压来缓解贸易逆差的问题,而且似乎也初步达成了目的,中国宣布了要增加更多的进口。但是更加严重的挑战,可能是一个根本的分歧,是系统开放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及中兴和华为最近被调查和惩罚的事件。在特朗普看来,中国对于自身在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中的地位又有了更高的追求,打造一个封闭的让美国无利可图的系统的可能性更大了。这才有了特朗普团队针对中兴、华为以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一系列行动,通过打压一些对中国工业发展系统的形成的非常关键的角色和计划,来和中国进行对抗。”

从中兴事件来看,当一个中国高科技公司迅速崛起进入了美国主流的视线,它面临的政治风险的复杂性将是最高级别的,同时涉及贸易纷争和全球供应链的问题,因此也处于风头浪尖之上。

结语:      

一位中兴员工曾发文感叹,中兴业务版图覆盖一百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关务、法规、财税、劳动法等等都是差异化的,纷繁的市场社会环境加上负责的通讯产品交付,踩过多少坑过了多少坎,中兴都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了,国际化的开拓道路走得异常艰辛。可以数数,国内有多少家能这样扎扎实实的摸爬滚打,改变全球行业格局的企业?

面临重重关卡,如果要真正成长为国际化的巨头,国家和企业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要在全球供应链分工和大背景下,通信行业是一个靠合作发展的产业,任何一家受到切断供应链的限制都很难生存下去,分工合作还是未来的主流,同时也要持续不断的坚持不懈的发展核心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另一方面,在中国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出海的中国企业更应抱团取暖,彼此协助,共同在国际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学习和成长,应对层出布局的局面,实现在国际的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