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通关一体化改革 常州的外贸企业“零负担”

15.08.2015  18:08

  近日,在市商务局牵头下,海关、国税、国检、外管等部门纷纷向外贸企业伸出橄榄枝:加快退税进度、各部门齐推无纸化改革、复制自贸区的简化制度、推行通关一体化等。面对如此多的改革和红利,常州的外贸企业正变得越来越趋近“零负担”。

  今年4月到7月,国务院及国办主要围绕推动贸易便利化、改善营商环境、外贸稳增长和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等方面连续下发了4个文件。“3个月的时间内,下发4个文件,这种强度和力度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市商务局副局长韩雪琴说。

   国税:退税进度大大加快

   从当月退,到一月退3次

  近期退税进度大大加快,这主要得益于市国税局将原先每月月底办理一次退税,改为每月5号、15号、25号办理三次退税,以保证出口企业的退税资金尽快到账。

  如今,全市出口企业的退税审核审批工作全部下放到市区分局和县区局。“原先4600多户出口企业全部在市局办理退税,现在我们可以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退税。”市国税局副局长张东明说。

  “自6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退税无纸化申报改革后,现在出口企业只需通过网络报送电子数据,而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报送大量单证,既加快了审批进度,又减轻企业负担。”张东明说。

  截至7月底,我市共办理出口退税78.84亿元,同比增长21.4%。

   海关:复制上海自贸区创新举措

   满足条件的尽可能在本地实施

  “自常州、武进两个出口加工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优化整合为综合保税区,我们将力推通关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等,使综保区复制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能真正落实,更积极地对接上海自贸区。”常州海关副关长卫健说。

  “自贸区的创新制度指引了改革方向。”卫健说,“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每年至少可减少报关单3万余份,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制度”通关效率每票减少5分钟;“智能化卡口验放制度”每票货物通关减少20分钟。目前,上述制度已取得了较好成效,下一步是在14项可复制推广措施中,满足条件的尽可能在本地实施,为助推本地区外贸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国检:检验检疫过程全改革

   将注意力放到事中和事后

  “将企业按诚信程度分级,除高风险产品和企业诚信程度比较低的需要通过检验才能进出口,一般产品都能实现收到货立即使用,大大降低了检验比例,也提高了进度。这是我们今年在大力推行的事情。”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岳小平说。

  “大多数进口产品问题暴露都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我们如今将检验检疫的注意力放到事中和事后,对整个使用过程进行跟踪,这样既实现快速通关,又实现有效监管。”岳小平说。

  此外,7月底提出的“关检合作BRT”,两大部门朝着“统一抽样、统一查验、统一放行”方向展开合作,更为外贸企业提供了便利。

   商务:扶持中小微企业市场

   同时进口贴息项目进行补差

  面对数量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微企业资金问题,市商务局将资金扶持落到实处。首先是对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的企业加大了支持力度,上半年累计下达资金3000多万元;为鼓励先进设备、技术、关键零部件进口,我市对未获得上级补助的进口贴息项目进行补差,努力实现全覆盖。

  “7月,5家进口交易中心被认定为市级试点,今年有望争取一家省级试点。”市商务局副局长韩雪琴说。

   外管:支持跨国公司和企业

   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再突破

  今年以来,外汇管理部门不断增强服务区域开放型经济的效能,为外贸稳定助力。主要是支持跨国公司、跨国企业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再突破:积极引导已获批外汇、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试点资格的企业及其开户银行合规高效开展业务,争取做大规模、做强企业,增加品种;鼓励、指导更多企业集团开展外汇、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帮助企业通过资金集中运营降低财务成本,增强境外筹资能力,助推常州的总部经济发展。

   外贸企业:资金周转大大加快

   退税资金到账两个月变为半个月

  “此次国七条的出台,加上各个部门的给力支持,直接受益的是我们外贸企业。”常州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雷说。

  “比如说,我们目前手里的一笔2000万美元的成套机器设备出口单,按以前的流程,从出口开始到退税资金到账要两个月,现在只要半个月时间。这笔单子退税金额在2000万人民币左右,大大加快了整个资金周转的过程。”张雷说。

  此外,免去企业海关查验费用,也为像常州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这样的B类企业一年节约了四五十万的成本。

  “上半年,我们公司进出口额达到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预计两个月之内,新政各项措施会落实到位。届时,公司全年增长15%的目标会更好地完成。”张雷说。(傅妮董逸文 朱臻摄)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