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增资的信心动力

23.05.2016  08:44

  ———从太仓样本看中德合作再升级

  6月2日,世界第八家、中国第三家德国中心将在太仓正式运行。“二三四线城市是中国未来的市场,德国中小企业对这一新市场有很大的兴趣。”太仓德国中心董事总经理马悌思(Matthias Muller)告诉记者,德国中心跟着企业的需求走,为在华德企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已有12家德国企业入驻太仓德国中心,大部分为律师事务所、设计公司等服务型企业。

  太仓德国中心正是中德合作再升级的最新体现。日前,太仓已聚集230多家德国企业,被称为“中国德企之乡”。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时,落户太仓的德企却在增加投资、逆势增长,投资结构悄然向服务业转变,其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动力?

  信心带动的增资扩产

  “这个是我们将要扩建的新厂房。”克朗斯机械太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澄指着视觉图告诉记者,这将是克朗斯自2004年进入太仓后的第四次增资,而扩建厂房只是远景规划中的重要一步。从视觉图上可以看出,新规划的厂房面积超过了前面三期的总和。克朗斯是最早进入太仓的德企之一,是专业的灌装设备生产企业,世界上每4瓶饮料中就有一瓶是由克朗斯设备吹瓶、灌装、包装的。

  目前,在太仓投资落户的德资企业有90%以上完成了增资扩产,其中,舍弗勒、克恩-里伯斯、托克斯、慧鱼、瑞好等一大批德资企业完成了第三甚至第四、第五期的增资扩产。

  首个入驻太仓的德企克恩-里伯斯中国业务集团去年就完成了新厂扩建,厂房从刚开始的400平方米扩至如今的40000平方米,产值也从数百万元增到7亿元。新扩建的厂房达10000平方米,克恩—里伯斯集团董事会主席汉斯·杰克姆·斯坦姆表示,没有什么比新厂扩建更能代表公司对中国市场环境的信心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

  工业4.0的直面碰撞

  和德企打了多年交道的太仓市副市长朱万里告诉记者,德企最让人敬佩的是坚持精神、对技术的追求和稳扎稳打。事实上,德企往往守住一个细小领域做精、做深、做透,成就了一批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只要落户,德企大多会深耕太仓,不仅建立制造基地,还逐步将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和中国区总部布局于此,工业4.0的落地自然也是题中之义。

  通快集团是德国工业4.0委员会的20个委员之一。在通快(中国)有限公司,记者直观感受了什么是工业4.0。工作人员点开手上iPad中的TruTops Fab生产管理软件,下好iPad金属支架订单,并输入产品参数。再点开订单,所有工序、对应的机床及生产状态都一目了然,并且,每道工序都可调取实时视频进行监看。切割、折弯、焊接、刻印……直接扫描零件上的二维码,机床立即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进行生产,轻松完成前后道工序的衔接。

  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里,通过iPad或手机APP就能完成订单的生产和监控,还可根据完成时间判断机床的效率,从而作出调整。从客户咨询到生成订单,再到生产、发货等运作全过程,都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不仅不需要一张纸质的生产单,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机器可全年实现无人自动化连续生产。

  通快(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永麟告诉记者,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时代已经过去,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质量标准要求更高的制造时代到来,工业4.0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对此,朱万里亦直言不讳地表示,现在对当地企业提工业4.0有点高了,但从更高层面看,中德在工业4.0等方面有很多合作空间。德企的一些做法对本土民企特别是中小企业,将起到启示和榜样的作用。

  “双元制”的后劲储备

  “我们是为工业4.0铺路的。”太仓迅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经理林昀指着大屏幕上的分布图告诉记者,那些红色的图标就表明相关客户遇到问题急需解决。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德企架设性能优良的全球网络,为工业4.0数据保驾护航。

  这是德国迅捷目前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家分部,也是入驻太仓的第一家服务类德企。自2010年至今,其客户已从最初的3家发展到60多家。除了德企,还有瑞士、奥地利等德语国家的企业,分布在整个亚太地区。“对我们来说,人才很重要。”林昀说,为此,公司去年开始和健雄学院合作,希望通过“双元制”教育留住人才。

  林昀所说的“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通过对技工、技师、技术员和工程师等应用型人才分层次、标准化培训,为德国实体经济输送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高端人才。简单地说,就是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知识,部分时间到企业实践操作。在德国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投资占了70%。

  太仓自2001年开始探索建立本土化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创办了太仓德资企业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 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舍弗勒(中国)培训中心、海瑞恩(太仓)培训中心等多个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去年,AHK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在太仓建立,舍弗勒双元制应用本科项目正式启动。太仓成为我国最大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基地,培养了上万名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也为中德合作的后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人才基础。

  “现在,我们基本能满足80%的企业用工,但剩下20%高技能人才还稀缺。”朱万里表示,太仓正在促成东南大学和德国一所大学等四方进行本科以上的“双元制”教育项目,培养工程师等高级人才。该项目争取今年、最迟明年春季开始招生,学生第一年将在东大上课,第二、第三年是理论学习和德企培训交替,第四年则去德国学习。

  4月7日,太仓市委、市政府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对德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德企与本地产业融合发展、争创中德“双元制”培训典范、建立全社会对德合作机制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通讯员王勇陆佳斌

  江苏经济报记者谢树仁杜颖梅

编辑: 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