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渔还湖 江苏修复生态为发展添活力

18.04.2018  15:2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当下,江苏省各地正加快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乡村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生态红利也在不断释放。

  湖面一望无际,不时还能看见成群的野鸭和飞鸟,这就是如今的邵伯湖。很难想象一年多前,邵伯湖的湖面上还是大大小小的捕鱼船和众多的围网。

  紧邻邵伯湖的沿湖村,是扬州唯一的渔业行政村。村民们以船为家,常年靠在邵伯湖上捕鱼为生。可长期过度捕捞,让湖里的鱼虾变得又少又小。后来,大家纷纷在湖区搞围网养殖提高产量,没想到最终弄巧成拙:湖区不仅水藻锐减,水质更是每况愈下。面对快被掏空的邵泊湖,休养生息成了当务之急。2016年10月,邵伯湖划入江淮生态大走廊范围,沿岸3公里内要求退渔还湖。

  然而,让渔民告别“水上漂”并非易事。如何保证他们居有定所还有稳定收入,成了最现实的难题。多方协调后,当地政府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措施:统一规划修建联排别墅、享受城镇医保、开展转产技能培训、打造渔文化特色农家乐……实惠比比皆是,渔民们心里的石头这才落了地。“生态保护确实很重要。政府叫我们上岸,这真是很好的事情,我双手赞同。”如今,扬州市方巷镇沿湖村村民王云珍由衷地说。

  如今,全村已有6成家庭上岸住进新家。上万亩围网拆除过半,预计今年年内全部完成。昔日碧波水清、鱼虾成群的邵伯湖慢慢回来了。“邵伯湖的生态,是我们整个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这个资源是我们目前发展坚守的底线。 我们非常有信心,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同时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扬州市方巷镇沿湖村党总支部书记刘德宝坚定地表示。

  乡村的绿色发展在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上,也在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上。在盐城大丰区的一块麦田,田里正在喷洒最新的一次孕穗肥。他们用的肥料都是养猪厂的废弃物经过发酵以后产生的沼液。和化肥相比,就这一次的用肥,一亩地就能节省10块到20块钱的成本。农技员王远玲告诉记者:“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我们土壤中有机质的水平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3%,提升到现在的5%以上。

  粗略计算,一亩地一年可消耗5头生猪产生的废弃物。在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同时,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近年来,江苏乡村绿色发展上的成绩有目共睹。未来,江苏还有些小目标:要在3年内实现规模养殖场治理全覆盖、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化肥使用总量削减10%,全省湿地保有量达到4200万亩以上。

  南京农业大学区域农业研究院院长朱利群表示:“只有把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命线,才能展现江苏鱼米之乡的‘最靓颜值’。”绿色,本就是乡村的主打色。从扬州沿湖村的退渔还湖,到盐城大丰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这些生动实践,让我们看到江苏在绿色发展上的自觉意识与主动担当。当前,江苏省正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乡村生态振兴十分重要,只有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筑牢生态屏障,补齐生态短板,才能成就江苏乡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让农村焕发新的生机活力。(陈超 张迎辉 杨国 亓晨)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