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路上,“创客”有三盼

12.10.2015  09:25

  呼唤打通创业“最后一公里”——

  “发现双创之星”走进江苏特别报道④

  新华报业网讯 “企业生产出好产品,因为技术太新未必有人敢用,此时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推一把’。”9月16日,关注于“柔性网络”研制的赛特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逯利军这样呼吁。记者在我省各地采访中发现,眼下,不少“创客”在创业过程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亟盼各方助力。

  一盼:清除融资“拦路虎

  江苏精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主打的创新产品是组合电气,需要巨大的流动资金,贷款难、贷款贵,让董事长王金良挠头。“即便企业使用房产土地作为抵押,一般也被打五折授信。”王金良说。

  “还有让企业头痛的是,在贷款前需要花费的保险、评估费用过高,加之各项费用的收取,把贷款后投入生产所产生的企业利润再一次吃掉了。”王金良这样的实体经济企业家,希望国家拿出切实的政策,引导银行向实体经济进行支持。

  让江苏麒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华龙感觉为难的是,创业之初对厂房、土地以及科研的投入主要来源于两位创始人的自有资金。他曾经前往本地银行协调贷款,先后走访40多家银行,因为没有土地、厂房等抵押,到现在也没有贷到足够企业发展的资金。

  记者了解到,淮安拥有江苏银行淮安科技支行、农业银行淮安科技支行等几家科技银行,可为科技类企业提供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但尴尬的是,根据有关要求,这项贷款的一个条件是需要企业高管在淮安购置一套70平米以上的住宅,并将住宅作为抵押物。

  二盼:量身定制适用人才

  “集成电路产业对当地的环境、物流交通、中高端人才等都有很高要求,与周边的上海和南京这样的大城市相比,镇江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这对我们企业选用合适人才有一定的局限。”江苏艾科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说。与之相仿,该地区还有不少企业也表示,对于具有主动学习意识、执行力强、团队合作能力强,且与企业文化相匹配的人才很渴求。

  “公司是创新型公司,拥有60余名研发人员,他们的平均年薪约为25万元人民币。”江苏程曦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黄士军告诉记者,当初他们详细考察宿迁提供的创业园区后,认为当地的生活水平、交通设施不好吸引合适的人才。后来多方运作,才招聘到100名合用员工。

  宿迁市智能电网产业园管委会书记赵赛花在实践中也遇到困惑。“地区能人不多,领头人更加缺乏,现有的企业领头人素质偏低;传统型的家族性企业众多,现代化企业偏少。

  在以宿迁为代表的苏北城市,恰恰是人才资源极其缺乏的。

  三盼:扶上马再送一程

  很多“创客”产品顺利研发生产出来,但是遭遇市场推广瓶颈,亟盼有关部门能再“送一程”。

  淮安科润膜材料有限公司是全国仅有的两家生产全氟离子膜的企业之一。随着正式生产线的建成,大量产品需要更广阔的市场来消化。公司总经理杨大伟说:“企业目前在国际贸易上举步维艰。因为全氟离子膜在美国、日本等应用非常广泛,而科润每年产品的出口量占年产量的比重不足10%,走出去,还望有关部门多帮助。

  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也碰到同样的难题。该公司已获得十多项专利授权。然而其国外竞争公司以其侵权为由,劝说客户不要购买海斯凯尔的产品。总经理邵金华说,希望在走出去过程中,有关部门能以国家力量支持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打开海外市场。

  差不多的烦恼,也困扰着苏州天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虞文豪。利用该公司研发的“水产养殖纯物理杀菌系统”养殖出的鱼虾,可以让人们摆脱食用过敏问题。虞文豪的目标是,将此技术在水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更大范围推广,最终建立起绿色水产产业链。目前,该公司在苏州阳澄湖有40亩的培训基地,供研发实验,但这一小片水域显然还远远不够。虞文豪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政策扶持,让他们扩大规模,惠及更多百姓。

  本报记者 李刚 孟旭 付奇 红梅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