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伏羲的踪迹

23.06.2015  13:20

   新华网兰州6月23日电(记者梁强、肖正强)甘肃天水的卦台山上香烟袅袅,乐声悠扬,渭南镇的村民缘山而上,祭祀一位开辟鸿蒙的大人物——伏羲。

  甘肃省天水市为伏羲文化发祥地,祭祖遗俗已深深扎根于天水人民的生活之中。

  张石村72岁的老人张维宽说起伏羲来滔滔不绝,已为卦台山的伏羲庙工作36年的他称伏羲为“老人家”。

  据了解,伏羲的经典形象是盘腿坐在河边,仰观天象,俯察大地,因洞悉宇宙规律而创制八卦。八卦是表示8种自然现象的抽象符号,通常围绕在太极图周围,被用来占卜凶吉和预测未来。

  伏羲的另一种形象则是人首蛇身,一些研究表明,伏羲部落最早的图腾是一条蛇,与女娲等相邻的部落逐渐融合,最终形成了以龙为图腾的中华民族祖先。另一种说法是,伏羲和女娲相当于《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

  在张维宽的指引下,记者登上伏羲庙周围的城墙。张维宽说,过去这里是个三角城,用黄土夯筑而成,可能有军事用途。站在城墙上向东望去,古老的渭河静静流淌,蜿蜒成S形,天然地把田野分开,恰似一张太极图。

  张维宽保管的伏羲庙文物中,有一个木制圆盘,因人为破坏失掉一角,上面描绘的是二十八星宿图。他并不清楚这是不是太极图的另一个来源,但至少表明中国古人对星象已有清晰的认识。

  明代当地名人胡缵宗为天水市区的伏羲庙题写匾额“与天地准”。这些高官在庙前小心翼翼,只敢自称乡人或郡人。

  两座伏羲庙仅相距15公里。当地的一种说法认为,明代的一位地方官员受命每日前往卦台山祭祀伏羲,因道路难行,往返常常需要一整天而耽误了政事。后来为便于祭祀,皇帝特许在城区兴建了另一座伏羲庙。

  在天水,官方祭祀伏羲的活动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民间更是没有停止过对伏羲的追寻,世世代代中国人在祭祀伏羲的过程中追本溯源,感受历史的脉搏。

  卦台山上的民间祭祀之后第二天,22日,一场盛大而庄重的官方祭祀活动在天水市区的伏羲庙举行,200人的仪仗队手持龙旗宝盖,160名演员奉献了乐舞,2万多民众鱼贯进入伏羲庙,向伏羲圣像献花并行礼。

  来自台湾的廖苍松告诉记者,他们从小学习历史就知道“伏羲是我们的祖先,是我们文化的开始”。专程到天水参加公祭伏羲大典的中国国民党荣誉副主席蒋孝严,同样深受中华传统文化浸染,他为此题写了“两岸同源,共创辉煌”。

  在祭祀现场,不少家长抱着孩子焚香祷告,拨动“铁马”(风铃),请求这位先祖赐予孩子平安幸福。

  祭祀仪式中,众人默立,古乐声声,置身其中,被严肃的氛围所感染。

  “陇山苍苍,渭水汤汤。太昊伏羲,成纪发祥。三皇之首,肇启炎黄。伟哉始祖,圣德泱泱……”官方的祭文盛赞伏羲的功德,认为他肈启文明的创造精神与陇山、渭水一样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