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检察"从严+"模式构建规范、管理、公开新常态

07.07.2015  11:42

  七一前夕,一场“大考”在连云港市检察院举行。

  走上前台参加“考试”的,是来自市检察院侦监、公诉、反贪、反渎等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考题,是本部门所办案件司法不规范问题的排查情况。担任“考官”的,是市检察院领导班子。

  从6月5日开始,该市全体检察干警迎来了一场大规模的党纪政纪检纪知识考试,近800名检察人员分批次参加了这次考试。

  紧锣密鼓的“大考”,是该市检察机关推进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的一个缩影。“如果把犯罪比作污染了水流,那么不公正的司法则直接污染了水源。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首先自身司法要规范文明,做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形象公正,才能守护好公正司法这一池清水。”连云港市检察院检察长汪跃说。今年以来,该市检察机关积极构建“从严+”模式,以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狠抓司法不规范、不文明、不公正问题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严+规范  架起制度“高压线

  6月24日下午临近下班时分,连云港市检察院案管中心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电话那头是北京天亚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琮,他正担任一起涉嫌走私普通货物案的辩护律师。张琮希望承办该案的检察官能够当面听取自己的意见。“这次我在连云港的时间很紧张,能不能尽快安排会见?”张琮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提出了这个请求。没想到第二天上午,他就接到了检察人员的回话,并在市检察院的“约见检察官室”与承办检察官进行了充分沟通。为方便张琮下次来办事,检察人员还向他赠送了便民服务卡,并邀请他加入了“检律互动群”,以便进行在线预约、查询办案进度等。

  今年以来,连云港检察机关严格执行高检院制定的关于保障律师职业权利的规定,坚决纠正检察环节律师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等问题,制定了《连云港市检察机关关于保障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执业的若干意见》《连云港市检察机关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用健全的制度体系保障规范司法。“现在我们感觉律师阅卷、会见和之前相比有非常大的进步和质的飞跃,比如以前我们到基层检察院复印卷宗很难,抄得很累,现在用光盘就可以拷走,这就是文明的表现,我有幸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见证了司法文明的一步步实现。”连云港市苍梧律师事务所主任曹立志高兴地说。

  保障律师权利只是连云港检察机关加强制度建设的一个方面。今年以来,该市检察机关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细化办案规程,切实把法律规定执行到位,实现了司法办案流程化运行、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操作。围绕专项整治重点,出台了《连云港市检察人员问责暂行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实施办法》《关于建立“三方互动”机制干预检察人员异常动向的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围绕司法不规范问题的排查、梳理和整改工作,共初步查摆出问题165个,通过组织开展撤回移送起诉及撤回起诉案件专项检查、结案审查,发现、整改问题40个,及时编发了专项整治工作《应知应会知识汇编》,引导全体干警真正入脑入心。整治活动中,该市坚持动真格、敢碰硬、出重拳,对发现的检察人员违法违纪举报线索,快查快办;对司法不规范的顽疾和突出问题抓住典型,严肃追究责任;对不以为然、无动于衷,放任违法违规办案的,坚决严肃处理,在制度执行上架起了一道道“高压线”。

   从严+管理      “微监管”织密监控网

  6月中旬的一天,检察官小周打开了位于工作网络的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发现收到了一份“流程监控通知书”,通知书来自本部门的“流程监管员”。该监管员发现小周在办理一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盗窃案的讯问时,没有通知他的法定监护人到场,要求小周及时对此进行纠正。

  “流程监管员”是连云港市检察院大力推行的“微监管”模式中的重要一环。从去年开始,该院针对传统案件监管模式下暴露出的问题,依托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积极构建以“微监管”为核心的精细化案件监管模式。该模式以日巡查、周例会、月通报为主要方式,精心制定《流程监管员工作办法》,选拔了80名流程监管员,组建起覆盖全市的流程监管网络,切实促进干警规范办案的行为习惯养成。

  去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监管案件2000余件,纠正问题1100余个,及时督促承办人,避免100多个案件因承办人操作失误而导致案件超期。“既切实保障打通检察工作‘主动脉’,促进司法办案高效有序开展,又掌控‘末梢神经’,改善‘微循环’,防止和纠正违法办案及办案瑕疵问题。”市检察院案管处处长张立用医学术语形象地作了解释。

  专项整治活动中,该市检察机关坚持突出重点,开展了涉案款物专项检查活动,成立联合检查组,通过查看台账、备案文书、统一业务系统以及调阅检察内卷、财务账册等方式,对全市检察机关去年以来涉案款物的查封、扣押、冻结、保管和处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专项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当场提出整改要求,切实做到即知即改、立查立改。

  镜头下办案,检察人员做得如何?该市检察机关选派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反贪部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采用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去年下半年以来侦查终结的48件反贪案件进行检查,并随机抽取了12件中的41张光盘,通过同步比对讯问笔录、查看全程录音录像手续登记表、听取办案人员情况介绍等方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每名检查人员负责一件案子,要先把卷宗看完,充分了解案情,之后再一一对照着讯问记录看录像听录音。一旦怀疑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记录以便一一核对。此次专项检查活动,从细节入手,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反贪部门司法规范化建设。

  从严+公开    多面“镜子”倒逼规范司法

  “带被告人杨汝勇到庭……”5月18日上午9时,随着审判长法槌敲响,庭审正式开始。和以往不同的是,现场观摩庭审的人群中还有检察机关邀请的12名驻连云港全国、省人大代表,省人民监督员和特约检察员。

  庭审后,检察机关召开了庭审评议会,具体介绍了海州区浦南镇原党委书记杨汝勇受贿案的查办情况,从案件线索初查、智慧侦查和规范司法等方面介绍了反贪工作做法及全市反贪工作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张国良认为,杨汝勇受贿案的庭审现场反映出司法程序公正、透明、公开,司法机关公开庭审,被告人家属旁听、辩护律师充分发表意见和被告人辩解体现了司法机关对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和司法公平公正。

  “庭审活动体现了司法公平、公正、透明和人性化办案。”省人大代表刘珺表示。代表委员们充分肯定了全市反贪工作的成绩,认为同步录音录像、庭审等工作越来越规范透明,体现了司法文明的实质进步。

  专项整治活动中,该市检察机关坚持开门搞查摆,通过主动走访、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方式,诚恳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律师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制作发放《征求意见函》,广泛征求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村村到、区区访”工程,深入基层听取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探索便于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畅通举报控告渠道、便于社会监督的有效方式方法,在加强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沟通联系的同时,建立检察官方微博、微信和今日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检察工作信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打通检察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拉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