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开发区“智慧驱动”创新发展

10.05.2016  22:02

  引智育才政策引导载体支撑优化服务

  “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区”三连冠、引培国家“千人计划”2人、获评“万人计划”1人、申报省第五期333工程培育对象人才56人……今年以来,连云港开发区“人才供给侧”继续交出令人欣喜的“成绩单”,不断刷新该区“第三次创业”及其转型升级的智慧高度和优势。

  “坚持把实现创新驱动、增强内生活力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引擎,重点以招才引智和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化政策引导,汇聚智慧要素,做实载体支撑,优化服务人才、企业的体系,催生‘人才—创新—产业’的‘智慧驱动’新质态。”连云港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关永健介绍说。

  人才是重要的创新供给要素。连云港开发区陆续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奖励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等,推进财政、科技、金融等领域“政策源创新”,激励更多的人才投身创新创业。该区明确,每年设立科技发展金、创业发展金和平台创新引导金各1亿元,人才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加快推动人才、项目、平台和服务的“四位一体”联动,吸引各类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区独立创办、合办、控股、参股科技型企业,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近两年,全区兑现人才专项资金1500多万元、科技发展扶持金近1.6亿元,政策含金量领跑苏北。

  与此同时,该区构筑一流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成长舞台。瞄准“一带一路”战略的整体产业规划,该区结合区位优势,整合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资源,着力培育“栖凤梧桐”:先进材料产业平台石墨烯研究院实验中心投用,现代服务业平台中电智云大数据中心机房封顶,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共建102个校企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研发机构69个,公共平台撬动、科技创新驱动的步伐明显加快。

  在连云港开发区,汇聚科技、金融等多要素,为人才提供立体式、全方位、订制式服务的模式日益清晰,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该区“360服务”品牌在政策落实、手续办理等方面,为人才提供贴心服务;创新成立发展咨询委员会、企业家联谊会和医药行业协会,畅通政府、企业和人才的互动交流渠道;前后投入15亿元,建成国际工业展览中心、人才公寓、国际学校等,提升人才生活环境;随着苏北首支股权投资基金、首个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和全市首个科技银行的先后设立,该区助企科技类贷款近1亿元。

  人才培育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形式多样的招才引智活动和宽松呵护的育才环境,汇聚园区创新发展的先锋力量。康缘药业的屠鹏飞及其创新团队成员通力合作,研发龙血通络胶囊替代市场现有的龙血竭制剂用于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一举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中复神鹰碳纤维总经理助理金亮带领团队,成功掌握干喷湿纺工艺,打造出国内首条千吨级的干喷湿纺碳纤维规模化生产线。国电联合动力连云港分公司叶片分厂厂长程朗,助力公司成为国内能够自主设计制造大型风电模具的企业之一,不断突破47米、49米、51.5米、56.5米叶片模具的研制技术。恒瑞医药沈亚平博士带领团队,将环磷酰胺以零缺陷的高标准通过美国FDA的GMP现场检查,开创了美国FDA在华认证的新纪录,2015年在欧美市场销售额达到1.4亿美元,成为第一个在美国销售的中国注射产品……

  创新驱动主导产业方兴未艾。仅就最具竞争力的生命健康产业而言,连云港开发区已集聚恒瑞医药、豪森药业等30余家龙头企业,“雁群效应”凸显。其中,恒瑞医药以7.95亿美元向美国公司转让单克隆抗体国外权益,实现了我国医药产业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的跨越;豪森药业连续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康缘药业与淮海工学院共建的药学院成功挂牌。此外,区内中小型药企德源药业、暨明医药,产值增长明显,医药产业链正在增粗拉长,共同成为连云港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截至目前,随着“三创英才集聚计划”推进,连云港开发区的人才总量达到4.8万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4人,享受国务院特贴15人,省“创新团队”4个、人才33名,博士46名,面向国内外引进具有创新创业创优能力的高层次人才1200多名,领军人才100余名。

  最新统计表明,至“十二五”末,连云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连云港全市的一半,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市三分之一,同时拥有全市70%的产学研平台。

  好风凭借力,建设新园区。“提质增量”是连云港开发区今年人才工作的重点。“我们将着重构建企业培训‘1+8+N’三级体系,建立师资库,统筹多部门涉企培训资源,帮助企业打造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专业技术人才合作基地、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连云港开发区人才工作负责人介绍说。

  与此同时,针对大量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助力科技型园区建设的现实需求,该区将加快启动“企业家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和“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举办高级经理人、一线科技人才和蓝领人才培训班,计划培养人才100人,持续优化人才梯队结构,拉升“开发区智造”的人才供给。

  刘霂雪 郑旋 张苏娅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