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变化“静悄悄”

11.01.2017  16:08

      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亲手“装修”自己的教室,他们还设计班徽、班旗、班歌,制定班级公约,开展班级建设大讨论……日前,华庄中学发动全校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班级建设和管理中。和谐优美的教室环境不但增添了学习与生活的乐趣,培养了正向的审美观念,陶冶了情操,还激发了爱班爱校的情感。华庄中学的德育方式被称为“积极德育”。
  所谓积极德育,是一种以挖掘和发现学生的优良品德和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德性体验为关键,以发展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为目的的德育过程。在日前召开的无锡市中小学积极德育暨现代班集体建设研讨会上,来自全市学校的德育负责人共同围绕积极德育的实践探索进行交流。
  据悉,我市一些学校主动探索积极德育,德育正以一种亲切的、可感可察的方式融入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中。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珍珍表示:“积极德育将成为我市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生长点,也是促进德育转型、提升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载体。”
  养成目标贯穿学生校园生活
  “积极德育是依托积极心理学和德性成长理论提出的新概念。”锡师附小副校长乔炜表示,“锡师附小从2012年起一直在探索如何将积极德育融入班级生活,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
  “就拿学校的行为管理来说,传统的行为管理主要是靠说教、灌输、驯化来达到目的,目标零散,评价单一,忽视情感的激发和活动的生成。”乔炜说,学校从调动学生内在的驱动力入手,使养成教育逐步从“规训”走向“去规训”。“首先是目标层面。养成教育目标也应像学科目标一样清晰明了,层次分明。我们结合学校‘四星’好学生评选要求,制定了‘自主’、‘文明’、‘乐学’、‘健康’的校本总目标,然后把总目标细化到每一年段,每一学期,每一个月中,并延伸到家庭;其次是活动层面,再就是评价层面。”
  在锡师附小,养成目标的落实始终贯穿在班级活动中,充分展开其过程,利用人手一本的《成长手册》,及时记录点点滴滴的进步,鼓励上进。《成长手册》根据学段不同,形式也是各具特点,如一年级的《魔法学校》,孩子可根据每月的表现领取不同的魔法道具。二年级的《我是班级小主人》,通过积分换取礼物。三年级的《小鬼聚宝》和四年级的《诚勇银行》则是通过换取不同种类的金币,实现自己的一个小心愿,可以和老师共进午餐,也可以给家长打一次表扬电话等。
  “《成长手册》中不仅有每月主题和要求,还有教师、家长和同伴的评语,孩子们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和感悟。”乔炜说,在评价层面上,班级里每周评选“进步明星”;在级部中通过每月的学生集会表彰先进,评选多个单项奖,提倡“进步就是好”;在学校里则利用升旗仪式开展“最美少年”的颁奖典礼,寻找身边的感动,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如此变革后的养成教育,一改以往的统一说教,而把学生的情感经历、心理体验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积极的正能量。
  多样化德育评价提升学校的“温度”
  无锡市华庄中学,在滨湖区三年一轮的校本提升综合考评中稳步提升。在校长戴明看来,学校的稳步提升主要归功于学校积极德育的实施与推动。“学校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变终极评价为过程评价。”
  积极德育,以评价为抓手,是华庄中学的“秘诀”。戴明说,除了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之外,学校还有荣誉之星和荣誉标兵(学习、进步、体育、才艺、节俭、志愿、管理、劳动、礼仪、诚信)。学期初,每个学生都会结合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确定争创哪一方面的“标兵”或“之星”,值日班长每天记载,班主任每周点评,班级每月进行小结,最后学期结束根据过程表现进行总评,学校进行表彰。评价的改变,极大挖掘了学生积极的内在动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满足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需求。在华庄中学,每个学期大约有85%的孩子受到此类表彰。
  除此之外,华庄中学还创新地开展“潜能生”培育工作,这需要改变传统思维,尊重教育规律,正视学生困难,以生为本,私人订制,在学生学习、心理、行为习惯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给予过程性的关爱和帮助。其中“五老”牵手“五生”帮教结对活动在2015年12月荣获无锡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奖。
  “六年前,我校提出‘以人为本,求师生情智和谐发展;真抓实干,促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办学理念,把‘师生情智的和谐发展’放在首位,依托积极心理学理论,关注师生积极情态。”戴明说,学校一直在树立“努力比结果更重要,成长比优秀更重要”的共识,激发师生做更好的自己,办有故事的学校,做有温度和无痕的德育。
  积极德育唤醒精神生命的力量
  无锡市教育学会秘书长胡麟祥从事积极德育研究多年。他认为,相对于传统德育而言,积极德育旨在摆脱“为德育而德育”,“从共性的德育要求出发”,“以说教和活动学生为基本方式”,“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德育对象”,以及“德育过程与学生生活割裂”等的消极德育方式。“积极德育主张顺应人性的积极面展开德育工作,使德育过程成为丰富人性、扬善抑恶和德性主动生长的过程。”
  在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教育的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学校把德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学生具体的生活出发,在学生的学习、劳动、生活、文化活动等方面,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项目、有执行力的德育推动,使学生品德水平获得持续地提升。比如,在各项劳动实践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学校实行“劳动砺德”:劳动能完善人的思想品德,要求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引导学生从劳动中找到乐趣,从劳动中磨砺自身的良好品德。此外,学校还加强德育网络的执行力,从分管校长、学生处、各系部、班主任到学生,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渠道,在每个环节都有较强的执行力,能保质保量地执行和完成每一项工作和指令。副校长张寅说:“积极德育是一种主动推进式的德育,是‘强身健体’式的德育,可以使学生的不良品行在潜移默化中不治而愈。”
  通过积极德育,不少学校和老师也在实践探索中尝到了甜头,学校教育正发生着“静悄悄的变化”,师生们深切感受到学校德育带来的成长和幸福。“积极德育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转型打开了一扇新的视窗。”胡麟祥说,积极德育的探索刚刚开始,深入推进和推广需要教师转变思维方式,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据悉,目前,全市约有40所学校开展积极德育,我市下一步将总结经验,形成一批积极德育的理论成果,争取在更大的范围推广。
      无锡日报第194期第A09版:教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