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还用玻璃针管 病人看了后怕报警

24.09.2015  08:48

  近日,南京朝天宫派出所接到辖区一家三甲医院的报警称,有多名医托在该院忽悠患者前往小诊所小医院里看病,有的病人去看了之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不得不再次返回大医院就诊。警方接报后联合医院保卫部门,将4名涉嫌拉客的医托带回公安机关调查。目前,这4名医托已经被警方治安处罚。

  拿着小广告三甲医院里招揽生意

  “你看什么病啊?”“哦,这个病我认识一个专家能看好。”“你在这里至少要花上几万块,去专家那里几千块就差不多了。”“大医院宰人哎,你不懂啊!”“那里的专家都是大医院退休的,人老了但是技术还在啊!”听到这样的话,一些外地来南京看病的患者多少都会有人相信。而这些话也是活跃在南京各大三甲医院里医托们练好的沟通技巧。

  前天,朝天宫派出所就接到了一位外地女子的报警,称自己在莫愁路上的一家三甲医院里就诊,在挂号的时候遇到了一名中年女子,对方询问她的病情后递给她一个广告传单,单子上印的是后宰门的一家妇科医院的名字,上门还有不少专家的照片和简历。中年女子告诉她,这个医院不但专家技术好,而且还便宜,像她这样的病情,花个几千块就能看好了,在大医院没个几万块根本下不来。

  就这样,外地女子就似信非信地跟着这个中年女子去了后宰门的这家医院,一路上,中年女子还在一个劲地鼓吹这家医院的专家技术水平多高多高。可是到了医院之后,外地女子觉得医院不太正规,门脸小不说,而且给病人打针竟然还使用老式的玻璃针管。外地女子告诉民警,当时见到这家医院的医疗设备那么差劲,有点打退堂鼓,可是后来医院里的人说老专家都喜欢用老式的设备,她才接受了治疗。经过专家的诊断后,医生给她打了针还开了点药,花了一千多。医生还叮嘱她过段时间还要来复诊,虽然钱的确不多,但是这次的就诊经历始终给这名外地女子留下了阴影。

  返回老家之后,这名外地女子越想越不对劲。始终担心在后宰门那家医院里使用的老式针管会不会没有消毒,会不会别人用了之后医生又给自己用,自己会不会被感染。就这样,带着疑虑她又返回了南京,想找到那个带她去小医院的人。于是,她再次来到南京莫愁路的这家三甲医院就诊,发现一开始介绍她去小医院的那名中年女子还在四处散发传单拉客,立即上前抓住那名外地女子并报了警。

  忽悠患者去小医院看病一个月能拿两三千提成

  在派出所里,外地女子告诉民警,自己姓王,湖南人,她和几位老乡一起来南京从事医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王某表示,自己和其他的几位老乡负责在各大三甲医院里散发小广告。先询问患者的病情,如果是重病大病,一般就不会搭理,如果是一些小病,则忽悠对方去她们介绍的医院就诊。而她们的主要目标对象就是外地来南京看病的人,这些人经济并不富裕,她们一般都以价格低来诱惑对方。

  就在王某被警方带走的同时,莫愁路上的这家三甲医院保卫部门也向警方报警,称在医院里还有几个王某的同伙。民警随后将另外三名女子也带回了派出所里进行调查。与王某告诉民警的情况基本一致,另外三人也表示,她们是受到了后宰门这家医院的指派,去大医院里抢病源。通过散发传单,以低价吸引患者前往她们介绍的医院就诊。而这些医托也坦承,只要介绍病人去医院就诊,她们都能拿到提成,一般一个月两三千不是问题。目前,这4名医托已经被警方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医托的话切莫相信,小心耽误最佳就诊时间

  扬子晚报记者也采访了南京几家三甲医院辖区的公安机关,每个辖区的公安机关都有关于医托的报警。根据警方以往的接处警记录,医托大都是团体“作战”,通过低价、专家坐诊等手段将患者骗到小诊所、小医院里骗取钱财,有的时候不但没把病治好,反而耽误了正规治疗的最佳时期。

  为杜绝或减少患者上当受骗的事件发生,南京不少三甲医院都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在门诊等人员密集部位张贴防诈骗、医托的提示。医院保安在发现可疑人员时,向患者进行现场宣传,及时提醒患者。警方也表示,医托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其实也有患者自身保护意识差的原因潜在,如果患者可以做到不轻信陌生人,医托也只是一个空壳子而已。

  “医托”惯用伎俩

  1、现身说法:主要通过各种感人的“患者故事”、“病愈历程”向患者推荐某医院;

  2、移花接木:以“某专家出国了,你这病不能拖啊”、“专家号已经满了,你排不到的”等,抓住患者看病心切的心理行骗;

  3、“真情关怀”:主要针对外地人及农村患者,热情地和患者打招呼,询问病情,端茶倒水,甚至自己掏腰包打的送病人去某医院;

  4、低价促销:主要针对支付能力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患者,以大大低于大医院看病费用为诱饵,诱骗患者到某医院就诊。

  5、利用病人害怕手术的心理,鼓吹某个医院,不用手术就能治好。(编辑:江音)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