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家乡“味道”踏上返程路 有人带回母亲缝制的被子

14.02.2016  08:56

返程

龙虎网讯 昨天是七天长假的最后一天,游子们告别家乡,再次背上行囊踏上了返程路。归家时,行囊中是满满的给家人的礼物和心意;返程时,则装满了家乡的“味道”。这“味道”,或是带有母亲味道的手工被子,或是家人亲手做的难以“淘宝”的家乡菜,又或是在家乡与扎根城市间,播下的创业种子。

两床手工缝制的被子,盖的是母亲的温暖

在小红山客运站出口处,扛着一个大红色布包袱的郭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里面是我母亲亲手缝的被子,比市面上的蚕丝被重多了,有母亲的味道,盖着更温暖。

郭戈的家在苏北农村,棉花是家里的主要作物。每年快过年时,母亲都会把家中秋天收下的棉花,送到镇上找师傅弹成棉花被,给一家人缝几床新被子过年。“小时候,我最喜欢跟着母亲一起缝被子。”郭戈说,母亲会将四个角的被单叠成三角,她说这样缝出的被子好看又结实。新缝的被子,经过太阳的暴晒,棉花变得蓬松起来,冬天盖在身上特别暖和。

在记者的要求下,郭戈将包袱打开,里面是两床红色的缎面被子,针脚细密。郭戈说,他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南京,因为工作太忙,有几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今年他特地带着女朋友回家,把母亲高兴坏了。过完年临走时,母亲打开衣柜,拿出两床棉被。“哥哥说,这是母亲早早就为我准备好的,还不时拿出来晒晒。”郭戈说,他心疼母亲操劳,劝母亲以后不要再做了,城里什么被子都能买到。母亲却说,外面的被子再好,也没有家里的棉花被暖和,她年纪越来越大,眼睛越来越不好,也做不了几年了,能做一床是一床。“等在南京的新房拿到手,我就把父母亲接来住住,好好孝顺他们。”郭戈边说边把布包袱仔细地扎了起来。

一瓶自家腌制的泡菜,吃的是团聚的回忆

抱着一个密封的大玻璃瓶,提着行李箱,在南京站的出站口,来自吉林的赵顺雅正在等待男朋友来接站。

每年从家乡回来,我都要带上满满一大瓶泡菜。”朝鲜族的赵顺雅是吉林延吉人,从小在呼兰河边长大。“以前冬季我们北方鲜菜匮乏,到秋末家里人就会把新鲜的蔬菜晾晒、腌制起来,就是你们说的泡菜,虽然南京的超市包括网上也有卖,但总觉得不是家乡的味道。

赵顺雅说,小时候腌泡菜是家里的一件“大事”,过年前家里的亲戚朋友会轮流到各家的院子里帮忙。掀开一层白菜叶子,抹上一层干辣椒粉,一层层地抹,最后再放入辣椒、苹果、白梨、鱼露等等。女人边腌白菜边聊家常,有说有笑。“那时候我最喜欢坐在旁边,母亲会时不时地把现腌的白菜塞在我嘴里。

男人们则在院子中间干着体力活——做打糕,糯米蒸熟放入木槽内,父亲和哥哥用木槌反复锤打,做出香甜软糯的打糕,再配上爽口的泡菜,就是最完美的组合。

现在我和哥哥都到了外地工作,每年过年回家,母亲都让我们带一瓶泡菜回来,满满的都是对家的回忆。”赵顺雅说,在南京的小家里请朋友吃饭时,用这泡菜做的烧鱼、炖的猪肉,都让朋友们赞不绝口。

一份创业计划书,带的是对未来的期望

今年回家过年,赶上初中同学毕业20年聚会,发现很多同学都自己创业了。”在南京汽车客运南站,从安徽金寨归来的王帅说。

王帅大学毕业后,在南京的一家肉食品加工公司做销售,经过几年的打拼已经成为了销售经理,这些年来,看着电商、微商的崛起,他一直有创业的想法。今年回家过年,正好聚会中的一同学也正在创业初期。

王帅的同学在金寨的大别山里承包了一个养殖基地,养殖了上百只跑山鸡。“现在城里人都讲究生活品质,土鸡蛋越来越受欢迎,同学有货源,我有这些年来积累下来的销售渠道,为何不一起创业,把土鸡蛋生意做大。”王帅说,他和同学拟了一份计划书带回来,他打算再考察一下市场。“从鸡蛋做起,我打算把我们家乡的特产山核桃、板栗、山茶油等特产都陆续引入南京,电商、门店线上线下一起做起来,快40岁了,再不创业就老了。”王帅说。      本报记者    葛妍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王缘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