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政课堂搬到红色遗迹——常信院组织近百名学子重走新四军抗战路

22.04.2016  09:48

这些历史,我们以前都只是在书上看到,这次重走抗战路,现场的一草一木都让我们有了切身的感受。”4月16日,常信院社科部组织全院百名学子“重走新四军抗战路”,先后赶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塘马战斗战场遗址、塘马战斗烈士陵园等地,寻访先烈的足迹,通过现场一堂堂特殊的实践课,传承红色文化。

百名学子到溧阳重走新四军抗战路

4月16日早上七点整,从常信院大一、大二班级中挑选出的学生代表准时在北门集中,踏上了当天的重走新四军抗战路之旅。学生们首先来到的是位于溧阳市前马镇水西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水西村成立后,陈毅、粟裕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认真贯彻党中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运筹帷幄,决战千里,开辟了茅山抗日根据地。广大新四军指战员与当地群众鱼水情深、同甘共苦。水西村的一草一木经历了与日寇鏖战的烽火硝烟,水西村的男女老少至今仍旧铭记于心。该处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的地方。

学生冒雨参观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聚精会神地聆听了讲解员细致的讲解,观看极其珍贵的照片、实物、图表,现场感受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战斗历程和丰功伟绩,感悟到新四军为国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境界。

塘马战斗烈士陵园成为学生们特殊课堂

参观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学生们来到了塘马战斗烈士陵园。在烈士陵园内,学生们敬献了花圈。常州市新四军研究会代表现已78岁高龄的钱孟林老师在烈士纪念碑前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课。

钱孟林老师向学生们讲述了新四军老战士沈荣达的抗战事迹。沈荣达是武进人,从1940年参军到抗战胜利,他参加作战超过100场。在他的右胸,曾被日本鬼子刺刀刺穿成重伤。如今,沈荣达老人已90岁高龄,身体健康。学生们被钱孟林老师激情昂扬的的讲述深深感染了,讲述结束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塘马村的刘书记当天也给学生们做了一场报告,讲述了发生在一九四一年的塘马战斗。1941年11月28日凌晨,日军步、骑、炮兵3000余人,分三路合击新四军和苏南党政机关驻地溧阳塘马村。第6师参谋长兼第16旅旅长罗忠毅、政治委员廖海涛,指挥部队阻击敌人,在掩护旅部及党政机关1000余人转移后,陷入日军重围。罗忠毅和廖海涛身先士卒,与敌展开血战。最终,罗忠毅、廖海涛等二百五十名新四军战士牺牲。据刘书记介绍,当年新四军战士就在村内和敌人战斗。曾经的战场,如今已经是一片片长满庄稼的农田。

这些历史,我们以前都只是在书上看到,这次重走抗战路,现场的一草一木都让我们有了切身的感受。”常信院网络通信系15级的杲娜说,这次实践活动让她和很多同学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据了解,回到学校后,常信院学生代表将于近期内在所在班级向其他同学进行宣讲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