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四港10万吨级深水航道浮出水面 迈向“蓝海”

10.03.2015  16:16

  中国江苏网3月10日讯 3月8日,寒潮袭击吕四港。风雨中,一艘施工船依然坚守岗位,不停地在海底绞吸,然后通过长达数公里的管道,将泥沙源源不断地喷卸在挖入式港池的围垦区里。

  尽管无从观察水底的情形,但根据施工方介绍,吕四港进港航道将在一年后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通航标准从现有满足3.5万吨浅吃水肥大型运煤船双向乘潮通航要求,提升到满足5万吨散货船乘潮通航的标准。

  而这仅仅还是迈出的第一步。再过几年,这条航道将成为我市沿海首条人工建设的10万吨级深水航道。

   沿海港口潜力所在

  上世纪初,张謇在天生港创办大达轮步公司,建成“通靖”“通源”两座千吨级码头,南通港由此勃兴。在码头、泊位提档升级的同时,南通港货物吞吐量曾经一路飙升。1978年,南通港货物吞吐量只有300多万吨,1985年首次突破1000万吨。进入“十五”以后,南通港口吞吐量以每年2000万吨上下的速度猛增,年平均增幅达25.5%,最高年份高达44.1%。但当2006年跨上亿吨台阶后,南通港的发展速度便慢慢放缓下来。

  数据表明,江港的发展已经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个重大瓶颈——长江航道的水深条件。

  专家表示,由于船舶大型化对航道等级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沿海港区具有岸线长、陆域广、环境容量大等比较优势,因此沿海无疑是南通港的潜力所在、前途所在、前景所在。

   先行先试积累经验

  随着洋口开港,辐射状沙洲建港模式终于取得历史性突破。2012年2月,港口部门委托上海航道局在吕四港小庙洪水道展开人工浚深试验。回淤监测结果表明,试验槽试挖工程完全达到预期。

  尽管目前全世界尚无在辐射沙洲航道内挖土浚深的先例,但基于我市的研究和试验,在由省发改委主持的工可报告审查会上,专家们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吕四港区具备建设深水航道的条件,“通过分期疏浚、逐步提升等级”。

  随后,吕四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骤然提速。去年,工程获得省发改委核准,并先后完成海事、环评、海洋等一系列前期工作。

  根据交通运输部批复,吕四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旨在建设一条10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向通航航道,总长约56.63公里,总投资约14.47亿元。一期工程先按5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双向通航标准建设,兼顾10万吨级散货船减载乘潮单向通航。施工采取陆上抛泥方式进行:先由耙吸挖泥船进行航道疏浚,再运泥到临时贮泥坑抛泥(运距约为20公里),由绞吸式挖泥船把临时贮泥坑的泥吹至环抱式港池围垦区(吹距约3公里)。一期工程工期为14.5月。

  市港口局副局长茅正平说,吕四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是我市沿海港口第一条人工深水航道,具有开创性意义,“它的成功建设将对以后我市沿海人工深水航道建设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他测算,因航道等级提升,通航船型增大,降低货船运输成本,预计到2020年可节约运输费用5.78亿元。

   港口崛起产业兴旺

  实践证明,吕四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是沿海深水码头建设、临港产业项目落户的重要保障,可从根本上加快我市沿海前沿区域的发展。正是吕四港区10万吨级航道的预期效应,才直接促成广汇能源、中化新材料等多个大型临港产业项目的上马和顺利报批,推动江苏沿海重要的重化工基地、上海北翼工业拓展区、长三角物流基地以及集商贸、渔业、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区在这里快速崛起。

  吕四港区规划建设吕四作业区、连兴港作业区、东灶港作业区、通州作业区四个作业区。目前,大唐电厂项目二期工程正在积极筹备,广汇能源启东分销转运站LNG码头、通州作业区两个2万吨级通用泊位建设如火如荼,位于东灶港作业区的两个2万吨级通用泊位已建设完成,吕四大型石化产业园区前期工作推进有力。

  可以预期,随着一条又一条“海上高速”的建成,南通港在长三角港口群中的地位必将乘势提升,一个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必将屹立在长三角北翼并熠熠生辉。

  记者 管颢生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