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出国旅游or回家看看

23.12.2014  17:01

   过年回家吗?”随着春节的临近,这句话如今成了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问候语。如今过年,烟花爆竹已不再是主旋律了,春晚也已不是压倒一切的娱乐节目,动手做年夜饭亦不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了,最最重要的,今年“史上最长火车票预售期”的横空出世,更是让那些行程没法确定的上班族失去了对抢票的信心。 而对于那些“单身贵族”来说,春节不仅仅意味着回家看父母,还有必不可少的走亲访友环节,被七大姑八大姨轮番“洗脑”,让“恐归族”近“”情怯,无奈地止住了回家的脚步。对于异地结合的夫妻来说,过年去谁家也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干脆,打个飞的去国外过年!

           近年来,出国过春节越来越受到青睐,再加上今年多国对华签证放宽、不少国家汇率走低等利好因素,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春节将迎来出境游高峰。

           又要过年了,在外打拼的我们到底应该回家陪伴父母还是飞出国门放松一下?铭刻在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春节”烙印,在社会心态的沉浮中,正在被重新诠释。

  

   出游”派:【今年出境游几大利好因素】

    多国对华降低签证门槛

  

  今年中国先后与19个国家签署各类互免签证协定,其中12个已生效,数量达到过去4年之和。英国、法国、意大利、印尼等国都已经或即将放宽对华签证政策、简化签证手续。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与近90个国家缔结互免签证协定,与39个国家签订53个简化签证手续协定,37个国家和地区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落地签证待遇,8个国家和地区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入境。

  近日,记者通过走访后发现,在签证利好的机遇下,各家旅行社借势推出了各类特价出境游产品。 >>>详细

     多国汇率走低,欧洲游费用降一成

  

  多国汇率走低也将进一步刺激出境游热。多家旅行社表示,今年春节的出境游团价较去年同期有一定下降。这一方面和机票、住宿、地陪等成本下降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不少出境游目的地货币汇率走低有关。

  随着多国对华签证放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了。不仅如此,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游客手上拎的“购物篮子”也轻了不少。

  据悉,受日本央行宣布扩大量化宽松的规模影响,日元汇率持续下跌。“如果出游时间控制得好,还能从汇率中‘赚’上一笔。”市民黄小姐表示。

  另外,韩国、泰国等邻近国家的汇率也有小幅下调,对于“剁手族”来说肯定是一大福音。“像东京、首尔这些购物天堂,汇率走低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圣诞节期间出游的人数较去年大幅度增加,预计明年春节小长假期间,购物热情还会大涨,去这些地区扫货能打六至八折。”某旅游网相关负责人说。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受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证手续简化以及欧元汇率走低的影响,旅行社相应产品费用下调。 >>>详细

   回家”派:【春节在中国人心底,最深的念头还是“团圆”】

  

  过年团聚已不是简单的过节方式,而是一种沉淀于民族内心的文化观念,是维系中华民族家庭亲情的内在纽带。

  过年是与家人团聚的时刻,特别是对于儿女在外打拼的父母来说,再多的礼物,再多的金钱,也比不上与儿女吃个饭,聊个天的乐趣。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遗憾永远无法弥补,唯有好好珍惜当下。很多时候,亲情互动缺的不是能力和渠道,而是动力和意愿,尽管坚硬的现实压缩了社会互动的空间,限制了人们的情感表达,但我们依然可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亲情互动的载体。即使存款不多,无车无房,我们也要坚定地回到家人身边,一桌团圆饭,几句知心话,就是最好的亲情互动和心灵旅行。

   出游”派:【回家过年“四大恐”】

  

   一恐:每逢佳节倍逼婚

  

          对于不少大龄单身男女来说,回家过年似乎已经成了一道坎,亲戚朋友的接连轰炸,让他们着实有些“扛不住”。

          “我爸不问钱,只问我要媳妇……泪奔啊”,网友gemth说,“工作没有好工作,钱没有钱,女朋友也没有,回家又要问我打算什么时候结婚。上帝啊!

          还有网友说,如果没有男女朋友,回家不仅要被唠叨,很可能会被密集安排相亲。有些人回到老家,看到儿时的伙伴大多为人父母了,聚会时“总会有些失落”,所以干脆不回家,眼不见心不烦。

   二恐:春运太可怕

  

  

           每年春运期间,“抢票”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铁路、公路压力瞬间陡增。而今年“史上最长火车票预售期”的横空出世,更是让那些行程没法确定的上班族失去了对抢票的信心。

          “春运火车上人这么多,上厕所也要排很长时间队,但是没办法,为了回家过年,只能挤火车了。”家在沈阳的陈先生,在泰安打工一年,在最后关头抢到了回家的火车票。

   三恐:花钱无底洞

          对于多数工作不久的新鲜人类,最不愿回家的原因还是“口袋没钱,心里没底”。很多人都是“年关一过,钱包吃紧”。

          春节回家父母长辈总要孝敬,小辈当然要给压岁钱,朋友们自然要聚一聚,加上来回车路费开支,一万元都封不住顶,幸苦一年存下一点钱,一趟春节就要“清仓”,网友感叹,“过年回一趟家,简直是大出血啊!

  

   四恐:过年回谁家

  

          2014年初,新京报曾做过一个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100对在京工作、老家不在一地的夫妻,有28对夫妻表示曾为了过年回谁家吵架,同时有19对夫妻经过“较量”,干脆把老人接进北京过年。国内民意调查机构零点指标最新调查也显示,在调查的6个城市中,因“除夕去谁家过年”发生过争吵的夫妻达28.4%。

  每年春节来临之际,“过年回谁家”都会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众多在异地工作的年轻夫妻更是为这个问题纠结烦恼,有的因此发生“战争”,甚至导致离婚。夫妻只有一对,老人却有两家。“一家一个娃,过年回谁家”,关乎家庭和睦,关乎社会和谐,确实是个难以破解的命题。于是,让双方组成大家庭“旅游过年”或可成为一种折中方案,也正在被许多年轻小夫妻们所采纳。

   回家派:【你还能陪父母多久?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马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人飙泪,感慨孩子们一点点长大,父母一年年变老……

  当成家、事业、名利在一点点拉开你和父母的距离,当父母年岁渐渐增高,你有没有算过,还有多少时间陪陪他们?搜狐网调查显示,2013年陪父母不足7天的网友占22%,不足10天的网友占24%,不足30天的网友占20%,超过30天的网友占34%。

   【当我们谈论回家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回家过年原本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工作怎么样、对象找到没、工资拿多少、房子买在哪儿……对于在外打拼的“漂一族”而言,亲朋好友的诸多“拷问”,勾起了许多人久埋心底的焦虑,被视为“比春运更难熬过的年关”。从“拷问症候群”到“过年恐归族”,铭刻在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春节”烙印,在社会心态的沉浮中,正被重新诠释。

  一方面是亲人团聚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是社会资源的大动员、大调整,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如何释放这些压力,从物力的、财力的到观念的、心理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一个新的面对。

  一年365天,春节假期只是极少的一点时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更多的是亲情,而不是纯粹的形式。因此,孝敬父母,贵在“经常”,重在“精神”。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平时“常回家看看”,了解了解父母的身体和生活状况,汇报汇报自己的工作和小家庭情况,听听父母的需求,解决解决难题,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关爱;离家远的,平时多给父母打打电话,拉拉家常聊聊天。只要真正“用心”了,即使过年回不了家,相信父母也会理解的,而不只靠过年来“恶补”。

  从时代演变进程看,“过年回家”并非浓得化不开的情结,过年不回家的乡愁其实也在随着社会变迁而逐渐稀释。但作为儿女,应该理解父母在家乡的殷切期盼,假如你过年没有回家,那么一定得在平日里休假或者请假回家,与父母团聚,弥补过年没有回家的遗憾,也安慰自己漂泊在外的乡愁。

  过年并不是一场战役,而应是一场情感的抚慰。有人说,为了爱,就要回家;也有人说,为了爱,也可以一起离家,共游世界。  (来源:综合河南日报,新京报,金羊网,大庆晚报,包头晚报,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