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李克强一道算术题传递中国信心

26.01.2015  00:39

瑞士达沃斯,人口仅万余,却因每年举办“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而举世闻名。

这座欧洲海拔最高的小城,最早是作为滑雪胜地而知名。

滑雪有三要素:速度、平衡和勇气。这对中国经济也有借鉴意义,就是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增长,平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在2015达沃斯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特别致辞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如是说。

意味深长的妙喻,得到了积极回应。李克强演讲结束时,主持会议的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对现场的全球政、商、学界精英说:祝大家在中国经济运行的轨道上顺利前行。

中国总理占据达沃斯头条

国际媒体敏锐地感觉到中国在达沃斯声音的强劲。

《“攸关命运的一年”,中国总理占据达沃斯“头条”》,这是路透社一篇报道的标题。

尽管有全球50余位各国政要需接待,但当地时间20日晚,身为东道主的施瓦布还是在最忙的时候第一时间欢迎李克强并诚邀他共进晚餐。

施瓦布表示,当前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世界经济论坛愿拓展同中国的合作,支持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更重要作用。

自1979年以来,中国一直与世界经济论坛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应邀派团参加达沃斯会议。但论坛对中国话题的关注度,却从未像最近十年这么高。

以2007年为例,年会主题是“变化中的力量格局”。按照施瓦布的解释,所谓“变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

在随后几年里,虽然全球经济先后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而达沃斯论坛的“中国热”一直持续升温。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世界新局势”,重点关注四个议题:增长与稳定、危机与合作、社会与安全、创新与产业。

“‘新局势’,特点是亚健康、弱发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进入了复苏通道。但这条路的前景却不明朗,特别是新兴市场遭遇逆风,经济增速普遍放缓,部分国家甚至出现经济增速明显下滑、金融市场动荡等问题。

风险,也在政治、社会等领域积聚。施瓦布认为,世界已走到十字路口——一面是分化、仇恨,一面是团结、合作。

关键时刻,中国为世界新局势贡献怎样的“中国方案”?

达沃斯曾经是治疗肺病的疗养地,因为盘尼西林的发明而转型,”李克强21日在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特别致辞时,从达沃斯的历史引申,“世界也需要新的‘盘尼西林’来应对新挑战。

李克强为应对全球新局势提出三大主张: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要坚定维护和平稳定;面对多元的世界文明,要共同促进和谐相处;面对多变的经济形势,要大力推动开放创新。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注意到,本届年会有不少完全围绕中国设置的议题,包括“中国前景展望”、“中国对外投资展望”、“中国经济发展评析”等。

李克强在达沃斯发表致辞,反映了中国力图塑造全球议题的积极外交政策,”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斯科特·肯尼迪说。

国际媒体的“新常态思维

1月2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

在达沃斯年会上,“7.4%”这个数字也时常被提及。世界经济论坛中国区执行董事施力伟评论道,这一数据显示了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方向,“中国领导层着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向全球价值链上端移动,并且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国内外媒体关于中国经济增速的报道中,大多会同时突出另一事实:该增幅是近24年来的最低值。BBC、CNN等知名媒体都以“中国经济放缓”为题做了滚动报道。

北京的经济数据发布现场有一个细节。当记者追问中国经济增速会否进一步放缓时,马建堂微笑着回应:“(这)不能说悲观,你这是缺少新常态(思维)”。

李克强在达沃斯年会特别致辞中讲了一道算术题,“中国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基数增大,即使是7%的增长,年度现价增量也达到8000多亿美元,比5年前增长10%的数量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