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边的个体户日子有些难捱 电商冲击年轻人逛街少

28.01.2015  15:40


惨淡经营的鞋店甩卖转行

  中国江苏网1月28日讯 从无锡工商局了解到的权威数字显示,去年无锡个体户数量增速达两位数,但记者在采访时又发现,多数个体户抱怨生意大不如前在苦苦支撑,街边店铺关门停业的明显增多。既然经营如此困难,市民为何还“一头热”扎进个体户大军?对个体户生存状况的调查表明,电商、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已给传统商业业态带来根本的变化。

   现象:街边个体户普遍反映日子不好过

  “生意大不如两三年前了,勉强支撑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记者采访时,不少个体户抱怨近年来各种费用上涨、日子难过。曾经热闹的崇安寺和南禅寺里的个体户撤走了不少;原本号称外贸服装一条街的健康路现在很多店铺都是铁将军把门,曾经晚上9点还灯火通明的健康路现在白天看上去也灰蒙蒙的,勉强维持的店铺贴着“亏本处理,低价甩卖”的条子。

  “早上9点开门,晚上9点打烊,我坐在店里12个小时,也就能卖出1-2件毛衣。”位于健康路上的三皇男装的老板娘张女士告诉记者,13年前自己在后西溪开的服装店是赚钱的,后来搬到健康路上还能养家糊口,但是自从2013年健康路边上的无锡中医院搬走之后,自己的服装店就变成了打发时间的一个去处。张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店面开着一个月租金就是一万多元,但是营业额有时候还达不到一万元。胖依福店的老板娘李阿姨告诉记者,“在这条街上经营13年多了,以前从来没有遇到现在这样,一天卖不出一件衣服的情况。反正我年纪也大了,准备退休吧。”

  北禅寺巷里的金大福馄饨店开了10多年了,“以前一天卖100多斤面条,中午晚上两档客人就做得挺累的。”该店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板娘有些抱怨地说,“现在从早等到晚上,只有中午周边上班的人出来吃午饭,到了晚上根本没人。一天最多卖个五六十斤面条。”

   原因:大型综合体打败街边美食摊

  常兴记馄饨店大门敞着,记者到那里的时候正好是饭点,但是两间门面的馄饨店却只有靠门的位子零星地坐了几个客人,里面的位子几乎都空着。“这个店我盘下来3年时间,但是这一年多特别不好做,可能打算不做了吧。”老板娘不愿意多说什么就匆匆躲进了厨房。

  记者在店里随意问了几个客人。年轻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就在对面的八佰伴上班,中午吃饭的时候就过来买点馄饨馒头换换口味,“只有中午偶尔会过来买点吃的,真的要出去吃饭的话是不可能来这些店的,肯定是要去大商场里的。”

  无锡工商局注册处处长魏磊介绍,去年新增餐饮店1844户,大部分都是开在综合体里的。无锡这一年多来新增的大型综合体数量颇多,像恒隆、苏宁、海岸城、万象城、荟聚等,而其中只有恒隆一家要求进驻的餐饮店是企业性质的,其余综合体都允许个体户商铺进入。“也就是说,这些综合体的开业是拉动餐饮个体户数量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些大型综合体的开业对传统的街边美食冲击相当大,去年注销的1200户个体餐饮店大部分就是那些街边店。”

   电商冲击年轻人逛街的少了

  “天猫的冲击太厉害了!”三皇男装的张女士表示,现在只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顾客还会来店里买衣服,年轻人都去网购了,根本不来逛街了。

  在许多街边服装店主看来,电商淘宝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客人来店里试穿衣服,然后说回去想想,过两天再来吧,但其实就是去淘宝上买了。”一位店主说。

  同样是开服装店的张女士去年就关掉在南禅寺的店,转而做起了天猫网店。“天猫一年的运营费用要达到20万-30万元,但是买的人比以前多了好几倍,收回30万的本钱还是没有问题的。”张女士心情不错,在告别了马路模式的个体户以后,在家安心做起了网店。“时间自由,不用一直在店里坐着,还能照顾家庭,赚的也多了。”张女士对自己的转型显得非常满意。

   工商新政成个体户增长主要推手

  从了解,2014年全年无锡新增个体户42102户,个体户数量同比增长15.98%,其中,个体户资金数额达到31.97亿,同比增长30.62%。同时,全年共计注销个体户13470户,虽然属于近三年最低水平,但其中,传统模式的街边个体户占了大多数。无锡工商局个私处处长过益认为,“新办个体户数量上升主要是政策驱使的。”在他看来,在经营环境并不好的情况下,仍有很多市民投身自主经营的浪潮,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政策的鼓励。

  过益介绍,2014年年初推行的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政策,让不少在企业里面做得“不痛快”的市民萌生了自己开店做老板的念头。同时,去年下半年推出的工商注册“先照后证”的改革新政,省去了从事餐饮等行业的审批手续,给一些“想赚钱”又“怕麻烦”的市民提供了便利,“不少市民本来打算自己开个饭店的,以前被卡在许可证上,现在政策改革了,只要拿到营业执照就可以开始经营,不少市民认为赚钱回本简单了,就自己创业了。”他认为,“先照后证”改变了过去的行政审批流程,使创业投资者可以先方便快捷地拿到企业“身份证”,因此刺激了不少市民开店做生意。

  此外,目前工商部门正处于“三证合一”酝酿阶段,即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的三证合一政策,估计又会带来一批自主创业的人。“可以说,工商新政加上政府的宣传使得不少市民有了自己搞个小店的想法。”但是,过益也提醒市民,“政策改革使得自主创业的成本更低,流程更加简单,但是,市民开店之前还是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不要因为手续方便了,开店的成本少了,就一头热地盲目扎进个体户大军。”

   跟上新模式才能打开新路子

  大型综合体纷纷进驻无锡,电商又依托网络平台和宣传效应拉拢了一大批顾客,在大型综合体联合电商的双重冲击下,曾经那些开在马路边上的个体户们到底该何去何从?

  过益认为,大型综合体的开业对曾经在马路边上“风光无限”的个体户们来说是一种冲击,但是其实也是一种机遇。“个体户不妨将大型综合体当做是自己创业的载体,依托这样发展已经充实的大载体来做自己的餐饮等行业,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

  江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王育红教授认为,“不是所有的个体户都有实力进入大型综合体的,如果还想在马路边上生存下来就必须做出特色来。这样的特色必然是以无锡传统作为载体的。”在采访个体户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同样是开在北禅寺巷里的以无锡特色做卖点的卜岩面馆生意就依旧红火,他们打出的招牌是苏式面,浇头是锡帮菜,厨师和经营模式是老拱北楼的,对传统的承袭帮助卜岩面馆留住了一大批忠实的老顾客。

  无锡市经济学会的汤可可则认为,当前整个经济环境就处于转型和升级当中,所以个体户必须顺应升级的风头。“做食品的个体户不妨做绿色食品,做装饰材料的个体户可以尝试创新销售环保材料。”此外,更新商业模式也是个体户必行的一条道路。以前只要有利差就可以做生意,个体经济是人对人、点对点的经营模式。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已经风生水起的当下,跟上新的模式,打开新的“路子”,才能弥补自己的劣势。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