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二五”江苏足印⑤绿色发展,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18.11.2015  13:31

  新华报业网讯  如果,倾听江苏发展的历史足音,一定可以发现,“十二五”这5年,与此前的发展轨迹相比,一个最突出的变化是:绿色发展的旋律日渐走强。

  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十二五”期间,始终坚持环保优先,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在绿色发展上主动作为、动真碰硬、见到实效。

  做好顶层设计,

  构筑“绿色谱系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在“率先、带头、先行”内涵中,要把生态文明作为重要标杆。

  2014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殷切希望江苏围绕“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推动“五个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要求江苏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总书记两次针对我省生态文明发展提出要求,赋予了江苏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江苏自觉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率先之路增添了强大动力。不负重托,披荆斩棘,江苏勇于先行先试,敢为全国探路。2013年7月23日,省委召开十二届五次全会,专题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并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5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了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率先颁布《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率先划定生态红线,率先开展绿色发展评估,扎实推进生态空间保护、经济绿色转型、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制度创新等“七大行动”,近日又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这5年来,在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中,“绿色谱系”逐渐成形并不断完善。

  “省委省政府不仅重视顶层设计,更注重责任落实。”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说,江苏每年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年度重点任务,细化为百项考核指标,其中生态环保指标占1/5左右,并作为省政府重点抓的工作,层层分解到各地各有关部门,每季督查,每季通报,确保责任落实、任务落地。“江苏还坚持把完成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成绩单’,及时通报给各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空气质量每周一次,水环境质量每月一次;同时,把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严格考评,严格兑现。

  严格控制源头,追求“绿色增长

  控制源头,就是狠抓调结构、转方式,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江苏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取向,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绿色发展新体系。

  这是一份让人振奋的统计报表:今年前三季度,江苏服务业占GDP比重达48%以上,产业结构首次实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在服务业大做“加法”的同时,江苏在淘汰过剩产能、落后产能上则大做“减法”,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目标,累计关闭7000多家化工企业。

  即便如此,作为工业大省的江苏,如何针对工业存量削减污染排放,仍是考量智慧的“必答题”。

  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堪称“孪生兄弟”,两者往往呈同升同降关系。要实现绿色增长,必须从源头上减少能源的消耗。今年6月,省物价局、经信委联合发布通知,对骊住建材(苏州)有限公司(原苏州伊奈建材有限公司)停止执行惩罚性电价——“十二五”期间,江苏先后对6家能耗超限额或使用淘汰设备的企业执行“惩罚性电价”,其中3家经过整改得以退出。

  “实践证明,执行远高于正常电价的惩罚性电价,在倒逼企业节能方面效果良好。”省经信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处长张金国说,多措并举之下,全省单位GDP能耗逐年走低:2014年为0.514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17.3%,按今年的走势分析,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已成定局。

  与此同时,我省把减排目标细化分解到各地、各部门和重点行业,累计实施1万多项重点减排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燃煤大机组脱硫脱硝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3%,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有望全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努力治理环境,增进“绿色福祉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二五”以来,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成为一个显著的特点。

  顺应百姓需求,升级发展路径。江苏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大力实施蓝天、清水、绿地工程和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统筹推进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的污染综合治理。

  10月14日,国家环保部公布9月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盐城再次进入全国前十位。盐城市环保局局长周俊告诉记者,5年之前,盐城的空气质量不要说进全国前十,在全省都屡屡垫底。如今, “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已深入人心,人民网将盐城列为“洗肺”城市。

  盐城,是江苏大力改善空气质量的一个缩影。为加大治气降霾的力度,近5年来,我省综合实施立法、减煤、提标、治车、降尘、控燃、联防等一揽子方案:出台《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建立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完成五大重点行业限期治理,要求1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基本淘汰黄标车辆,车用汽柴油升级到国Ⅴ标准;所有市区建筑工地全面实施封闭施工、道路硬化,扬尘排污费提高到每月每平方米1元;将秸秆还田省级补助标准提高到平均每亩20元;建成全省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今年前10个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同期下降13.4%,达到国家阶段性考核要求。

  农村环境,原本也是全面小康建设的突出短板。近年来,我省通过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让不少农民兄弟已然享受到了“环境福利”。近日,国家环保部在我省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介了江苏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的经验。

  烟波浩淼的太湖之中,有一个区区1.8平方公里的三山村,去年门票收入却达到了1600万元,很多游客称赞其“山清水秀环境美”。可就在几年前,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三山村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还是个难题,极大地影响着当地的环境。“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我们建设了垃圾中转站,每天将垃圾送到吴中区垃圾焚烧场。”三山村党委书记吴惠生告诉记者。近几年,村里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和9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政府光在污水处理上的投入就达四五千万,岛上环境焕然一新!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如今,江苏全社会已经凝聚起最广泛的生态共识,正在汇集为最强大的生态合力,“青山长在、清水长流、空气长新”的美丽江苏一定欣然可期!

  记者 杭春燕 实习生 陈晨

原标题:

编辑: 周莉娜、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