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大步伐 吴江创新发展结硕果

22.12.2015  19:23

  2011年底,吴江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4.5件,到2015年10月,这个数字已达到20.65件;从连续三年蝉联“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创新指数第一,到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吴江创新引擎马力十足。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型成果、发展质效如何考量?区科技局统计显示,今年1-10月,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1275.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1.4%。区经信委的统计则显示,1-10月,吴江区的新兴产业产值完成13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2.9%。对比2010年末,这两个比例分别提升了5.4和19个百分点。

  回眸“十二五”发展初期,一份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值得对照——在2011年1月吴江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的意见》中这样表述:“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标。至‘十二五’期末,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

  五年来,吴江区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十二五”发展以来,吴江区“退二进二”、“退二进三”成效明显,第三产业发展量质并举,崛起了金融产业园、总部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园、东太湖旅游度假区等一个个新的发展载体,显现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吴江区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0年底的37.0%提升到今年年底的44.8%(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都实现突破性增长。

  吴江区在提高科技投入强度、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加强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始终不遗余力。高起点规划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苏州湾软件园等特色创新载体,建成了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2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273项,大幅超额完成了“十二五”期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和新增高新技术产品300项的目标。

  “十二五”的创新考卷上,吴江的成绩可圈可点。“十二五”期间,吴江共承担国家火炬项目40多个,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等。吴江连续三年蝉联“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创新指数榜单第一。近年来,吴江的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40%以上。

  创新发展环境的优化也带来了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吴江区实施人才创新创业“55352”工程,人才总量达2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突破1.5万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1人。同时,在纺织化纤、环保产业、新材料领域涌现出一批先进技术成果,圣欧、恒力、膜华、盛虹等企业先后问鼎国家科技进步奖。“十二五”期间,吴江区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太湖培训基地、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落户吴江。

  吴江已经步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目前,电子信息、丝绸纺织、光电缆、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总量已占到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其中,纺织业是孕育着无限希望与可能的进步产业。近年来,吴江高新区(盛泽镇)以恒力、盛虹为代表的龙头纺织企业,不断提升研发实力、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实现全球领先、行业突破,一批企业带头实施以智能工业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产业“含金量”,并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网上的智慧东方丝绸市场,将织造发展为“智造”。

  在“智能工业”风起云涌的当下,吴江区已经积极行动起来,聚焦智能制造六大关键环节,着力在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装备(产品)、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性企业电子商务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载体全要素综合创新。

  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旗帜的指引下,吴江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普及智能工业,集聚现代服务业,壮大新兴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使发展方式和动力有序转换,争取向“十三五”交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