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交+精细管理,助“堵城”摘帽

26.04.2016  11:06

汽车年增二三十万辆,南京拥堵排名却从全国第6位降至第29位

轨交+精细管理,助“堵城”摘帽

  高德公司近日发布的今年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南京的拥堵排名位居全国第29位。从2014年的第6位到2015年的第26位,今年又下降3位,算是摘掉了“拥堵城市”的帽子。在车辆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南京的拥堵程度为何大“退步”?对其他城市治堵又有何启示?

  汽车年增二三十万辆,

  市区均速却加快三成

  据悉,高德的数据是其积累的5亿高德地图用户数据和交通行业数据结合而来。其中查看一个城市是否拥堵,最常用的就是“拥堵延时指数”,指的是同样一条线路,高峰出行时间与畅通状态下所需时间的比值。

  2014年一季度,南京拥堵延时指数为2.29,即高峰出行时间是畅通状态下的2.29倍,平均速度为24.18公里/小时。2015年一季度,南京拥堵延时指数降为1.48。今年一季度,这一指数进一步降到1.46,平均速度则达到31.9公里/小时,比两年前加快了三成。

  与此同时,南京的汽车保有量却在逐日上升。2014年第一季度,全市共有汽车146万辆;到2015年3月底,这个数字升至180万辆;而到今年一季度末,又刷新至接近210万辆。

  在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为何南京的拥堵情况却大为好转?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秩序科科长毕衍蒙解释,首先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分不开。从2014年至今,江东路和城西干道经过快速化改造后全线贯通,大大缓解了城市西边的交通压力,也让南京快速内环的最后一个缺口闭合。此外,随着城北快速路正式贯通,打通了江南环的最后一个节点。“这2条快速环线形成后,市民的快速通行有了更多选择。

  同时,地铁3号线2015年4月1日运营后,南京地铁正式步入网状发展新时代。目前,南京通车的地铁线路有6条,总里程达225公里,日均客流量240万人次,有力缓解了沿线的地面通行压力。青奥会以来,南京新增了8000辆公交车,总数已达1.3万多辆。坚持公交优先发展,不断提升公交运能,使得市民进一步改变了出行方式。

  “一点一策”,

  治好280个易堵点

  消堵保畅,考验着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近两年,南京新增53.3公里的公交专用道,总里程已达161公里,让更多市民愿坐公交出行。南京市交管局科研室负责人罗盛平告诉记者,交管部门还充分利用交通信号联网与地面公交优先控制系统,率先在建邺区实现有轨电车和625辆公交车优先通行,当公交车抵达路口时,信号灯会适当延长绿灯时间或缩短红灯时间。

  开车行驶在江东路上,市民经常会遇到信号灯绿波,接连七八个路口都通行无阻。罗盛平介绍,应用交通信号联网系统,他们在全市新设、优化了135条绿波带,大大缩短了车辆通行时间。

  视频监控是发现拥堵的直观手段。目前,南京重点道路已布设1981处高清监控。为丰富图像信息获取角度,还在高层建筑等制高点安装了62处高空监控,基本覆盖了主要道路,进一步为疏堵保畅提供第一手图像资源。

  80%的拥堵发生在道路交叉口,怎样缓解路口拥堵?毕衍蒙介绍,交管部门推行“一点一策”治理,目前累计调整280个易堵路口交通渠化,通行效率显著提升。南京还率先在路口设立左转等待区,后又与直左车道综合运用,有效缓解了左转通行压力。

  违法停车,占用了大量道路资源。交管部门深入摸排,累计在江南六区新增路内泊位2万余个。同时严管违停,对主次干道违停一律落实“100元记3分”处罚。2014年全市接到车辆乱停放报警6.9万起,2015年大幅下降到1万起。

  警情早发现,

  轻微事故车分分钟撤离

  4月22日下午5点,记者在南京市交管局指挥大厅看到,大厅墙上大大小小有数十块监控屏幕,左侧一块大屏幕上是智能交通诱导系统,此时玄武湖隧道、中山东路靠近中山门附近等显示为红线,其他路段分别为黄线和绿线。“红色表示拥堵,绿色表示畅通,二者之间为黄色。”指挥室主任陈文斌告诉记者,他们同时借助城际在线和高德地图,相互印证察看全市交通情况。

  “我们采取的是‘二级巡查’机制。”陈文斌介绍,支队掌控全局,监测快速内环、绕城公路及重点干道等城市大动脉,大队负责辖区内主次干道和毛细血管。各司其职主动巡查,如果发现红线,立即调集实时监控,找到拥堵原因,并迅速安排警力现场疏导。

  交通事故是拥堵的重要因素。下午5点15分,中央路傅厚岗中央路小学门口,监控发现由于一起碰擦事故造成了拥堵。指挥室立即与交警五大队联系,大队回复他们也已发现。值班民警通过系统查询到涉事车主的手机号码,并和他们取得联系,告知他们:“监控已经清楚地把事故情况记录在案,请你们先撤离现场。”很快,事故车辆开走,整个过程只花了两分钟。“以往警员要在接到报警后才会赶到事故现场,一起小事故经常一堵半小时以上,现在则是主动发现警情,第一时间处置。”陈文斌说。

  去年起,南京交警还开通了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线处理轻微交通事故,又省去了车主到理赔中心的环节。“当事人拍3张现场照片就可以撤离,然后将照片上传南京公安微信公众号,一般只要几分钟就能搞定,有效减少了因事故车辆滞留而引发的拥堵。”南京市交管局事故科副科长陆平说。

  本报记者 任松筠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