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从身边人下手亲,你愿意捧微商朋友场吗?

15.04.2015  16:08

 

微商,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专用的名字。很多市民都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越来越多的商品出现,很多市民也惊奇地发现,不少朋友变成了微商。微信朋友圈俨然变成了各种产品广告的世界,一打开微信便是铺天盖地的各种广告,衣服、鞋子、高仿包、面膜、各种保健品等。那么,你愿意捧微商朋友的场吗?记者日前作了一番调查。

 

现象:刷朋友圈成逛淘宝

 

刷朋友圈变成逛淘宝了。”这是记者在调查中听到关于微商的一句经典话。

 

一个朋友开始卖海外保健品,一个朋友在微信上卖水果,一个朋友在兜售洗衣液,一个朋友天天用品牌墨镜刷屏……”家住城北的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短短几个月时间,自己的很多朋友都变成了“微商”,有的朋友开玩笑地说:“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做了微商?

 

微商,对于大多数微信用户而言并不陌生。每天打开朋友圈,看到卖衣服的、卖化妆品的、卖奶粉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许多市民表示,浏览朋友圈感觉“好像进了淘宝”。而这些在微信朋友圈内销售商品,做“熟人生意”的商人,就被称为微商。

 

根据微信官方披露的最新信息,目前该平台已发展800多万公众账号,并以每天1.5万人的规模增长。与此同时,在微信终端上,月活跃用户规模也已达到了4.5亿人。记者在微信中,以“微店”为关键词搜索,“石头记”“骆驼”“杰克琼斯”等品牌的官方微店便呈现在眼前。而按“微店”微信公众号的介绍,现在该平台已经有2000万家微店。

 

理由:门槛低好赚钱

 

记者调查发现,其实,相对于那些公众账号来说,市民身边的熟人利用自己的朋友圈直接做微商的更多。究其原因,基本上都是因为门槛低好赚钱。

 

微商由于经商投入小,不需要严格的注册手续,便形成了今天井喷式增长的局面。以微店为例,只要有个固定邮箱和QQ号,便轻松成为微店掌柜。因此,许多年轻人纷纷投入微商,开始自己的微创业之路。

 

市民林先生最近也加入了微商的行列。他每天在朋友圈里发布各种品牌墨镜的产品信息,明码标价,各种款式都有明确的价格。他告诉记者,他成为微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一个朋友在实体店里做墨镜生意,知道他朋友多,让他顺带在朋友圈里帮忙推荐,就这样,慢慢地,从推广到有人问津,他就这样走上了微商之路。“反正也是闲着,有人要货,我就让朋友发,不需要店面,也不需要现金流,蛮方便的。”林先生说。

 

另一位在微信圈里卖水果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在海南那边有朋友,她每天需要做的就是将一批水果图片发到朋友圈向大伙儿推荐,等预订到一定数量,就让朋友从海南发货,既不需要担心会有囤货,也不需要担心欠款,从中赚点小差价也是没问题的。

 

纠结:买还是不买?

 

虽然微商创业者们热情高涨,但是对于微信用户来说却很纠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市民认为朋友卖的东西应该很靠谱,可以信任,有一些市民却不买账。他们认为,朋友圈本来是朋友交流生活动态的,却硬生生变成了广告聚集地。还有的市民则表示,屏蔽微商感觉不太礼貌,不屏蔽的话,好友生活动态一不留神就被广告覆盖掉了。

 

我偶尔会买她们的产品,因为卖家都是我信任的人,而且产品我也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才会去买。”家住中天的何女士说。“我会买的。朋友圈大部分都是亲戚和朋友,如果正好我需要,适合我又时下挺热的东西,我会少买一些。比起从别人那里买,会觉得从认识的人那里买诚信度高一些。”另一位70后郑女士说。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购买,不过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以防上当受骗。”一位20岁的男学生说,“微商的产品有好有坏,不会胡乱购买。但也出于很多是朋友的原因,经百般介绍,还是会选择性地购买一些。”另一位80后张女士说。

 

不认识的坚决不会买。不买的原因是怕质量没有保障。”家住城南的李国平认为,“我觉得微商泛滥,可信度不高,有的微商有造假行为,怕被骗。”李先生说。采访中,记者发现,还有部分市民对待微商的态度是“所有朋友圈做广告的全部屏蔽,删除”。

 

建议:购买需甄别

 

记者调查中了解到,受访者中有两人曾从微商那里买到过假货。

 

据了解,大部分在微信平台上从事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都没有到工商部门登记,这使得工商部门无法掌握这些经营主体的信息。而市民与这些经营者发生消费纠纷后,往往不能提供准确有效的线下经营地址,这种情形下,工商部门通常不能正常受理投诉或举报。目前,相关部门还没有找到针对微信消费的有效管理模式,避免消费纠纷主要靠消费者自己甄别消费陷阱。

 

一位法律工作者说,双方通过网上交易,如果没有第三方支付保障的情况下,有交易风险。而商家通过手机发送购物发票、实物图片、快递单号给客户,如发生买卖纠纷,该图片能否作为证据也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