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尖踩出来的年味受追捧 “脚踏糕”订单排到年初十

26.01.2015  12:42

  中国江苏网1月26日讯 过年吃年糕,一直是江南吴地人民的习俗。年糕的“糕”字和“高”谐音,大年初一是定要吃上一碗用黄豆芽、百叶、虾、菠菜等做配菜的年糕的,年糕还往往是自家蒸的,用来寓意“年年高”。现在过年没以前那么讲究,年糕却依旧是年货清单上的热卖品,但是恐怕少有人知道,传统的年糕做法,是用脚踩出来的。还在坚持用传统方式制作“脚踏糕”的窑灶头糕团,就为记者揭秘了“脚尖踩出来的年味”的制作过程。

   制作关键在“揉粉”

  18点,南泉窑灶头周家“脚踏糕”的制作开始了:只见一个大木盆里放了满满一盆的糯米粉,有师傅往里加了热水,然后就用手开始不停地揉搓。年糕好吃不好吃,粉绣的好不好是关键。水和粉的比例,如果是糖年糕,那就要熬糖水,同样35斤粉,要多少水、多少糖,这个心里都要有杆秤。还有就是揉粉了,真的是手艺活,最好的状态,是抓起一把粉,用手捻开还是粉,而不是粘成一团。

  揉搓好的糯米粉,随即被分批放进一个木蒸桶,这个形状像放大版泡脚桶的木蒸桶,同样架在放满了水的灶头铁锅上蒸煮。糯米粉不是一次性蒸熟,而是一层层地加入,蒸熟一层再放一层:周家媳妇小王的公公周师傅负责观察火候,多年的手艺让他只要看一眼就知道粉是否熟了、左侧还是右侧的火可以更大些。他告诉记者,如果判断不了,可以用一根筷子在糯米粉表层轻轻扫一扫,扫不动的那就说明“好了”,扫过粉还跟着跑的,那就还没好。

  当糯米粉加到最后一层时,小王的婆婆已经将“脚踏”的场所清理好:一个方形的木框放在春凳上,铺上纱布,春凳用水泼湿,此时将蒸熟的松糕倒入木框内,泼上水、盖上纱布后就可以开踩了。踩糕的活由这家的儿子负责,他换上踩糕专用的鞋,拉着天花板的绳子,在松糕上前后左右来回踩,踩到一半时还要停下加水,整个“脚踏糕”的过程大概要10分钟左右。

   坚持传统做好每一蒸糕

  周家的年糕,白年糕和青年糕16元/条,糖年糕和赤豆年糕18元/条,量大的话可以送货,其余还是以自提为主,“一蒸糕要一个多小时,晚饭后开始做,做个四、五蒸就要到半夜。赚的都是辛苦钱,也很薄利,买的少我再送的话油费都不够。”小王透露,年后他们会推出专门的包装,试着打造自己的品牌,“也是为了方便客人送礼。”

  据悉,周家现在基本隔4天蒸4蒸糕卖,一蒸20条,零售的话120条年糕两天就能卖完。除零售外,周家还接寿宴年糕和满月团子的订单,小王说他们寿宴糕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初十。生意这么好,没有想过将家庭作坊做大么?小王却说,因为想要坚持最传统的方式、用最好的原料,一旦规模做大可能就很难坚持,所以还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蒸糕。“手艺是否找传人还没想那么远呢,不过我公公婆婆会一直做下去。”

  年糕出炉时,记者忍不住尝了一口,又韧又糯,尤其是红糖赤豆糕,赤豆颗粒可见,一口下去满嘴留香。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