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祭祖踏青郊游茅山会船 清明小长假文化味儿浓

06.04.2015  10:25

  姑娘们在苏州留园表演吴地古装歌舞《江南春韵》。王建中摄

  无锡鸿山户外拓展基地,游客在制作青团子。浦敏琦摄

  来自茅山镇周边乡镇的200多条船参加茅山会船节,吸引观众3万人。骆忠明蔡爱芳摄

  新华报业网讯 昨天是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第二天,很多市民制作时令食品青团子,也有的身穿汉服演绎民俗古礼,更有的赛龙船唱民歌,把假期过得文化味儿十足。

  飞篙走桨逐水乡

  茅山号子震天响

  4月5日上午9时,一年一度的茅山会船节在水乡兴化市茅山镇开启,四乡八镇的200多条贡船、龙船、篙船、划子船先后涌入水中,岸上3万观众激情澎湃,共赏这项具有浓郁水乡风情的民俗活动。

  宽阔的水面上一时竹篙如林,千舟竞发。随着锣声节奏越来越紧,一条条会船如离弦之箭直冲向前。在船首“头篙”和船尾“扬锣”的指挥下,篙手们群情激昂,齐声呐喊,个个使出浑身的力气,篙起篙落,动作整齐一致。霎时,水面上万朵浪花齐声绽放,岸边万众欢腾,会船犹如蛟龙出海直往前冲。

  据介绍,兴化茅山会船的习俗起源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其祭祀的主要对象为南宋绍兴年间在此发生的山东张荣义军抗金“得胜湖之役”、元代张士诚起兵、明代抗倭斗争的“神童关之役”,以及近代战争中于此阵亡的外籍和无主亡灵。以前,茅山会船属于民间自发的民俗活动。近年来,当地政府将茅山会船与有影响的茅山号子、东岳庙会融合,举办特色文化艺术节,让更多的外地游客领略兴化原生态民俗文化。去年11月,清明节茅山会船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除了茅山会船,茅山镇另一个“国字号”非遗项目是茅山号子。来自高邮、宝应、金湖、盐都四县市及兴化市茅山、周庄、李中、戴窑、林湖等乡镇的上百名民歌手齐聚茅山镇,纵情高歌流传于里下河地区的劳动号子与地方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