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官”:“草莓书记”跑出共同致富路 记海门培育村党委书记叶剑生

15.07.2015  13:02
“跑官”:“草莓书记”跑出共同致富路 记海门培育村党委书记叶剑生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新华报业网讯 “‘灿鸿’来袭,各家各户务必做好大棚抗台防雨。”7月11日,天刚麻麻亮,海门培育村党委书记叶剑生已冒雨在村里跑了个遍,并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发出警报。

  每天早起跑遍全村了解村情,是叶剑生当上村支书后养成的习惯。十多年来,他戴着这顶“”来的“”帽,带领村民把海门有名的“落脚村”建成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人均增收近10倍。最近,他荣获全省“最美基层共产党员”称号。

  16年前的常乐镇培育村,是个老贫困村,农户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在全镇倒数第二。而叶剑生因承包大生水处理设备厂,已成为公认的致富“能人”。看到乡亲们过着紧日子,叶剑生心里不是滋味。“我来当村支书,带领大家共同致富!”1999年春节期间,叶剑生径直走进镇党委书记办公室说出想法。如此“”官,书记先是愕然,继而紧握住他的手。

  36岁的叶剑生走马上任就盯上了大棚草莓,自掏腰包几千元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成本我先垫,赚了归大家,亏了算我的。”叶剑生示范种了4个大棚,还拿出10多万元帮助搭大棚、购种苗、搞技改,给农户吃下定心丸。当年,18亩大棚草莓喜获丰收,每亩收入高达1.5万元。“跟着‘草莓书记’能致富!”如今,村里大棚面积已拓至3000多亩,人均收入超33000元,增长了10倍。

  培育村富了、强了,村民们却时常看到叶剑生独坐在村口界河岸边发呆。河对岸是为群村,当时村民人均收入连培育村的一半都不到,村级集体收入几乎为零。一人富不算富,一村强不算强。能否“培育”复制更多的培育村模式,以强带弱,让更多薄弱村一起富起来?2010年初夏,叶剑生第二次向镇党委“跑官”,请缨兼任为群村村支书。

  “两年内把为群村打造成全镇先进村。”跨河赴任第一天,叶剑生郑重许下诺言。当晚,村民陶裕冲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带头承包8到10个大棚搞设施农业。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很快,为群村就流转土地450亩。老支书杨亚新回忆当初的场景仍很激动:“过去喊破了喉咙,想流转1尺地都难。可叶书记一开口,大家抢着干!

  以强带弱,叶剑生从培育村拿出60万元扶持为群村的大棚草莓,并实行包产包销,当年就赢得丰收。大棚出租价与土地流转费之间的差额全归为群村集体,光这一笔,为群村就增收20多万元。两年时间一晃而过,叶剑生兑现了承诺——全镇垫底的为群村一跃进入前三甲!如今,两个村子已浑然连成一片,村民一样富了起来。

  穷村变富村,村民们心知肚明:一心带大伙发家致富的叶剑生,一直是个“赔本书记”。

  刚当上村支书那年8月,叶剑生为村民选购上等草莓秧苗,一下亏掉3000元,他谁也没告诉。12月的一天凌晨,叶剑生骑着摩托车,满载种植户的200多斤草莓送往市场销售。由于天黑路滑,一不小心连车带人翻倒在地,一车草莓几乎全被砸烂。叶剑生回去后一声没吭,反跟村民说卖了2000多元的好价钱。这两件事,村民们很久之后才听说。

  更让村民感动的是,叶剑生当了村支书后,一心扑在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上,无暇照顾自家企业的生意。种了公家地,荒了自家田,这一“亏本账”总记在村民心头。村民沈里达给记者报账,当村官16年,叶剑生个人捐资25万元,为村民垫支70多万元,自己的企业起码少挣500多万元。

  就是这样一个“赔本书记”,将穷村变成富裕村,又在“民富村美风气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内涵建设上动起了新脑筋。20多公里的水泥路修到门前,现代农业设施全覆盖,建成现代化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现看病、健身、娱乐等“六个不出村”,村民在家门口享受现代文明生活。叶剑生还带头捐资建立弱势群体帮扶基金,并作为股本投资企业,每年五、六万元分红全部送到困难户手里。

  本报记者陈明付奇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