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高墙走进“阳光”

16.11.2015  10:31


      他曾经生活在高墙内,如今成为企业小老板,并建立了阳光基地。如今,辽宁省黑山县新立屯镇“阳光工程”安置帮教基地大山车辆修配厂远近闻名。

  企业老板讲述阳光之路

  常某告诉记者,1983年他因为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13年,入凌源监狱服刑,1992年因改造成绩突出,被提前4年释放。回到家乡后,在当地政府、司法所、村委会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积极拼搏,努力进取,不断创业,经过十年的时间,大山车辆修配厂蒸蒸日上。2008年,常某在积累了部分资金和丰富的经验后,当机立断,先后投资90多万元,购买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场地和机械设备,在一直关心和帮助他的司法局及司法所领导的扶持下,大山车辆修配厂喜迁新居,每年纯收入10万余元,为国家上缴税款2万余元。

  “现在我有勤劳贤惠的妻子和聪明懂事的儿子,我们一起经营这个修配厂,日子过得温馨,家庭收入也逐步增加。”常某高兴地说。在经营车辆修理的同时,常某还抽出时间搞一些焊接工程,由于自己重合同、讲信誉、技术硬,承揽的焊接工程一个接一个,顾客盈门,生意红火,效益也非常可观,成了远近闻名的修理能手,真正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富裕起来的常某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总是竭尽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人,免费为敬老院进行锅炉安装及焊接,“5·12”地震发生当天他就捐款5000元,镇内的公路会战他也积极捐款。常某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依托自己现有的车辆修配厂,创建了一家刑满释放人员技能培训安置帮教基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他们现身说法,在思想上、工作中、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把基地建成自己和他们共同的家,使他们顺利渡过人生这段新的考验期。为打消刑满释放人员对安置帮教基地称呼的顾虑,如今,黑山县司法局还特地将他的安置帮教基地改名为“阳光工程”基地。

  无缝对接,阳光暖冰心

  黑山县司法局局长冮杰林告诉记者,安置帮教工作以无缝衔接作为安置帮教的起点,其重要性尤为突出。司法局下设22个司法所,刑满释放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面联网,司法所设专人负责每天登录管理系统,确保第一时间掌握服刑及预释放人员信息,在信息的快捷和准确上为“无缝衔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至今该县共衔接出狱人员448人,司法局为衔接人员开三联单,司法所负责衔接人员和预释放人员家属一同到监(所)接预释解人员出狱。无缝对接率达到百分之百。

  “我县共衔接三无人员7人。对‘三无’人员重点解决出狱后的生活问题。司法所工作人员与村委会和社区协调,由村委会和社区负责安排住处。对在经济上确实存在困难的,司法所协调当地民政部门给予一次性救济。对没有劳动能力和身患疾病的,司法所协调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低保。”冮杰林说。

  规范管理,铺就阳光路

  据了解,近年来,黑山县司法局高度重视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档案管理工作,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

  县司法局下设22个司法所,在原有的档案管理基础上,统一了档案的标准、形式和内容。安置帮教档案总体上分两部分:一是安置帮教工作总体规划;二是安置帮教对象档案。总体规划部分包括:组织表、工作制度、工作纪律、应急预案、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文件、工作台账(村、社区安帮工作小组信息表、预释放人员衔接工作登记簿、刑释人员衔接工作登记簿、安置帮教对象登记表、刑满释放人员登记表、安置帮教基地信息表、安置帮教对象典型信息表、安置帮教工作会议记录)。安置帮教对象档案包括:安置帮教对象登记表、身份材料、帮教小组组织表、安置帮教协议书、安置帮教责任书、安置帮教卡(帮教方案、安置帮教工作谈话笔录、安置帮教工作日志、安置登记表、帮教登记表)、安置帮教对象意见反馈卡、解除安置帮教宣告书。

  像常某这样的“阳光工程”,已经接纳了20余名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有人成了技术能手,有人学到技术后找到了更好的工作,还有人自主创业当起了小老板。(辽宁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