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人口比例已达两成,江苏早早跨入老龄社会——银发浪潮来袭,养老产业盼提速

13.03.2015  12:31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健康安度晚年?是代表们持续关注的话题。他们呼吁,银发浪潮来袭,养老产业亟需提速。

      鼓励社会力量办养老服务

      江苏晨朗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秀芳代表说,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早在2012年,江苏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8.89%,而南通更是高达25%。

      孙秀芳建议,按照“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要求,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深化养老服务体制改革,推进“民建公助”、“民办公助”等形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鼓励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在确保不降低养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以总体承包、分部承包、委托运营、合资合作等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企业或有能力的个人运营;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采取提升运营补贴标准,优先供地、信贷支持、规费减免等措施,优先发展民办养老服务,使社会力量办养老服务成为主角;研究出台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建设资金、土地征用、税收、信贷等方面提供更多政策扶持。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王芳代表说,有些人选择以房养老,但目前有房的老人毕竟有限,必须加大养老机构的建设力度,满足刚性需求。与此同时,对现有养老机构,尤其新开办养老机构,应加强监管,让老百姓享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现在有些社区开办“托老所”,老人白天在社区聚会、休闲、用餐,晚上各自回家。王芳对这种形式表示认同,同时她建议,采取虚拟养老院的形式,与接待中心、呼叫指挥中心、管理中心组成居家养老体系,缓解养老床位短缺、护理人员紧缺的现状。

      立法保障养老产业长足发展

      南京市高淳区古柏镇党委副书记、武家嘴村党委书记武继军代表则建议加快养老立法,规范养老资源投入和分配,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他介绍,浙江1月25日出台“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北京1月29日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其他省份养老立法也在加速。有立法引领,养老事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武继军说,目前,养老机构经费主要靠政府补贴和资助,而政府财力有限,难以扩大再投入,那么,社会资金进入养老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还有很多困难,在立法中就要明确用地、融资、财政补助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鼓励民资设立多种类型的养老机构,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在投入增加的同时,立法也要使养老基本服务得到保障。解决居家养老模式中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特别是在用餐、医疗卫生、家庭护理和紧急救援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此外,养老服务责任纠纷无法可依,养老机构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些都会挫伤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要通过立法促进养老服务更加规范,解决社会力量投资的后顾之忧。

      引导更多企业下乡建养老院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代表提出发展农村敬老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他呼吁,加大农村公益性养老院的建设力度。农村养老院建设应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有经济实力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参与公益性农村养老院建设,特别是要鼓励有条件的村建养老院。国家可在土地供给、资金扶持、税收政策等方面适当倾斜。加大农村居家养老网络的建设力度。居家养老无论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有利于农村老人的身心健康,对远离子女、但身体健康、有完全自理能力的老人更为适宜。但对这些老人要有比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如日常的健康检查、紧急医疗等。应当鼓励在镇、村敬老院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服务人员,将养老服务覆盖所在区域。

      江苏亚萍集团董事长陆亚萍代表关注的则是失独老人。有数据显示,全国失独家庭超百万。她建议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多方面关爱帮助失独家庭和失独老人。首先是提高特别扶助金标准。根据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规定,今年起,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为:城镇每人每月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70元。这个标准有些低,像海门市今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54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370元。各地应根据经济水平,将特别扶助金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匹配。

      “退休、空巢老人孤独感越来越强。”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林志梅代表说,居家养老不仅缺医疗资源,更缺文化氛围,老年人在社区里缺少活动、交友场所。建议有条件的社区发展“老年沙龙”,让老年人形成现实“朋友圈”。

      不仅要基础性养老,还要让老人获得康复预防医学的呵护,颐养天年。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咏红代表认为,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财政、民政等部门要出台细化政策措施,鼓励社会投资,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并将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降低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申办门槛,在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政策上予以倾斜。鼓励医疗机构兴建、运营养老床位,并在政策上给予补贴。对医养融合机构的设施设备维修和更新,政府予以补贴。

      人社部门对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以及举办的护理院、康复医院等,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准入条件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享受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有关优惠政策。同时,政府主导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将老年护理的传统式家庭责任逐步过渡到社会责任,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