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走,别再睡在桥下

25.01.2016  16:55

  昨天早上6:00,室外-11℃,风力5级。盐城市救助管理站生活区,赵学标、王金银、丁洪语陆续起床。空调、取暖器开了一夜,屋里很暖和。“好久没睡过这样的舒服觉了。”7点多,救助站值班员陈文英将早饭准备好。热粥端上桌,就着咸菜,还有刚出笼的包子,几位老人胃口好得出奇。

  寒冬里有了温暖的归宿,前晚被从街头劝导进站的嵇宏秀睡得很沉。新被褥、温暖的环境让62岁的老人想起久违的家。经过核实,嵇宏秀是亭湖区永丰镇洪东村三组人。救助站值班员王永胜安慰她:“吃过早饭,我们送您回家。”

  急着返家的还有建湖人刘勇红。2015年,刘勇红在甘肃打工,后来遇到困难无钱回家,46岁的他走进当地救助站。昨天一早,刘勇红凭救助站开出的介绍信坐车来到盐城,后转公交走进救助站。早饭,刘勇红要了一桶方便面。8:40,王永胜开车护送嵇宏秀回家,并将刘勇红送上去建湖的汽车。刘勇红说:“没想到,中午就能赶回家吃饭了。”

  强寒潮带来降雪降温,许多困难群体,特别是生活无着落的街头流浪乞讨者陷入窘境。“我们开启24小时模式,联合公安等部门,上街巡查劝导流浪者进站。”连续一个月的日夜巡查,救助站站长姚玉嗓子哑了,不得不拼命喝水。全天候救助,向困难群体敞开的不仅是一扇救助大门,更是一个久违温馨的“家”。

  23日21:00,记者随姚玉一起走上街头,记录下他们在极寒天气里劝导救助的温暖故事。

  “老马,天太冷了,冻伤了怎么办?和我回救助站避避寒吧!”夜晚的中茵海华广场,霓虹闪烁,但雪后寒让街头显得十分清冷。姚玉遇到流浪乞讨的马福连,拍拍他的肩,话说得小心翼翼,怕伤了老马的自尊。

  “你还记得我?”马福连冷得腿直哆嗦,“桥下几个人如果都去,我也去!”

  “今夜不睡大桥下。他们四个都说好了,一起去。”

  看马福连点头,姚玉一路搀扶着老人,带他上车,先去牙河桥下取“行李”。

  翻过牙河桥栏杆,走下落着残雪的石板台阶,到了桥底。桥板很低,一不小心就撞到头。桥洞里,是五个老人的家当,平日里捡拾来的废品堆成小山,一旁铺着五床被子。每晚,五人就挤在这没有遮挡的桥底过夜。探出桥洞,就是河水。“他们安全意识淡薄,晚上喝酒,睡觉还点着蜡烛。”姚玉说,“我们经常来这里劝导,他们实在不愿意进站,就发棉衣棉被,发食物,发手电筒。”正在收拾的马福连补充道:还发夹袄、月饼、粽子和咸鸭蛋,共产党好啊。

  去救助站途中,姚玉通知站里准备热饭热菜。大蒜肉丝、番茄炒鸡蛋、大白菜烧百叶,听着门外呼呼的风声,走进“新家”的老人们热汤热水下肚,连声道谢。姚玉说:“桥下这五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一直让我不安。劝了一个星期,现在终于肯来了。”

  极寒天气到来之前,盐城救助站就启动应急预案,14名工作人员分成四个组,每天在街头巡查劝导。从21日开始,救助站已劝导16人入站救助,能找到家人的立即送回。对不愿入站的人员,发放棉衣棉被和食物。

  “不仅救助流浪乞讨人群,对各类困难人群,我们都给予物质上的救助,精神上的关爱。”盐城市民政局局长谷红彬告诉记者,“1月16日,‘大爱盐城·情暖人间’慈善活动开启了节前慰问救助的序幕。政府部门及群众团体、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单位,共募集资金1.66亿元,用来救助低保、五保、城市‘三无’人员、孤儿及失独家庭、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本报记者卞小燕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