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跑哥“双11”后校园送快递日赚数百

20.11.2015  09:06

  校园内的快递站点。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宋宁摄

  眼下正是“双11”快件密集的到货期,也是各大校园的跑跑哥最忙碌的时候。何为跑跑哥?记者了解到,就是校园里兼职帮同学跑腿的。“双11”之后的校门口快递成堆,很多学生又懒得为一两件快递走上几十分钟路程,这恰恰给校园跑跑哥带来巨大的懒人商机,不少兼职做跑跑哥的学生,11月的收入能突破千元甚至能达到两三千元。

  盲区成商机,“跑跑哥”赚懒人钱

  “这个学期的课程不算多,趁着闲暇时间加入校园跑跑哥队伍,赚些外快。"学生刘浩(化名)是仙林一高校的大三学生,以前他会利用周末去周边商店打打零工,在上个月,他在老乡动员下,加入了“校园跑跑哥”一族。

  什么是“校园跑跑哥”?刘浩告诉记者,跑跑哥说白了,就是赚懒人的钱,帮同学们跑腿的。“快递包裹很多只送到学校大门口,折返宿舍到大门口是费时费力的活。”而跑跑哥则能完成校门口到宿舍的“最后一公里”投递。

  南大校园“跑跑哥”孙同学表示,虽然申通、顺丰等快递公司在校园外的网络很发达,但在高校校园里也有投递的死角。一是,校方出于安全考虑,通常只在各校园门口划定区域。更为重要的是,“快递小哥”不可能进入宿舍区内,并且校园派件较多,为了方便也不太乐意挨个宿舍投递。

  孙同学感叹,男生女生这个“双11”实在太能买了!包裹量是前期每日的10倍都不止,有时一个人一天能收到10件快递,光自己配送的两栋男生宿舍楼,每天基本都要花5个小时以上,基本上配送的活都会选在中午或傍晚后来干,经常一干就到晚上11点,工作时长肯定要超过10个小时了,深夜回到宿舍,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第二天还得带着伤痛进入工作状态。

  苦并乐着,“双11”后日赚两三百元

  “双11”以来,刘浩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唉,最近咋老下雨。”刘浩直摇头。他说,“双11”以来,投递压力很大,而天公并不作美,整个人很累有些烦躁。刘浩说,“这几天是投递的高峰期,每日有数千件快递需从学校各大门口拖到指定的宿舍区。很多快递包裹都是用纸包装的,不能碰到水,‘校园跑跑哥’将分配到的百件快递送到宿舍门口,整个人衣服、裤子肯定没有一处干的地方,甚至都能挤出夹杂着味道的水来。”记者了解到,不少校园跑跑哥如今每天投递量要在百件,而每一件包裹将根据大小、重量收取学生2元到10元不等的费用。据悉,通常1公斤到5公斤,收费在2-5元,而如果是超过5公斤的大件,收费能达到10元甚至更高。

  “看到同宿舍的同学下雨天在宿舍里哼哼小曲,躺在床上听听歌挺惬意的,我们却累成狗,不过,看到每天都能赚1到2张百元大钞,也算是苦并乐着。”刘浩说,“双11”是校园跑跑哥最佳赚钱季,只要勤快一些的,一天能赚100多元,赚200元也不费事,这么算下来,11月到12月的快递投递高峰期,月入能达到2000元甚至3000元。

  不过,在南大跑跑哥孙同学眼中,在校园中抓住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活儿似乎并非轻松和简单。孙同学告诉记者,虽然每件物品要加收同学2元以上的跑腿费,赚得不多,但很辛苦也很有压力。“除了要放弃大量的闲暇时间,还要担负很大责任。很多学生都期望你赶紧送来,这两天每天都会接到几百个催促快件包裹的电话,‘双11’后的这几天,整个人昏沉沉的。此外,我最担心,在配送期间将包裹丢失,万一弄丢了学生网上买的苹果手机、iPad,肯定得赔钱,等于一两个月都白干了。

  “校园跑跑哥”空间大 资本还在观察期

  记者注意到,不少90后参与了校园跑跑哥的队伍,像南大、东大、南财、南林等一些大学,通常每所学校有数十人从事“校园跑跑哥”业务。业内人士称,由于学生群体也成为了网购的主力人群,打通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业务,自然发展空间较大。记者调查也发现,不少学校的学生也将这个业务纳入了创业项目,2-3个人就可以通过运营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服务于广大的学生人群,被通知有快递的学生,可以动动手指网上下单,便可让“校园跑跑哥”更精准、更贴心地服务。

  不过,“项目虽好,运营好难度却极大。”一家曾投资多个校园创业项目的南京风险投资机构的时先生表示,自己也曾调研过该项校园服务业务,但很多平台在具体运营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校园跑跑哥”门槛并不高,工作人员随机性很强,这就让服务无法标准化,只要出现一个丢件、损失的纠纷,就会让整个平台陷入被动。另外,这项业务也算是快递服务业,多数平台尚无认定资质,加上利润分配可能带来不均,会使运营平台和项目易出问题。此外,由于投资门槛很低,现在已出现了价格战等问题,项目运营模式缺乏可持续性,导致风险投资机构不敢贸然出手。

  该人士表示,南京高校众多,如果多家校园跑跑哥联合起来,并以股权激励的方式紧密抱团,再通过APP、微信、网站等综合运营,那么整体平台的估值会很高。“跑跑哥服务业务仅能带来流量,盈利点并不是来赚学生的钱,而是应该瞄中巨大校园的广告传播市场。”时先生说。  记者黄阳阳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