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动嘴,你跑腿”,这样的APP真没那么“可爱”

19.04.2017  18:47
  大数据时代,流行这么一句话“能让数据多跑路的,就绝不让自己去跑腿”随着几家大型外卖集团纷纷上线 “跑腿”业务,“跑腿”服务已经延伸到了我们生活需要的各个角落:上班时想喝星巴克咖啡,但不能擅自脱岗;想吃著名的某家板栗,但一两个小时的队实在不想排;某个名医的号必须每天早上六点就去排队,起不来啊起不来。怎么办?这些问题都已经不是问题啦!然而,警方近期受理的几起涉及网上“跑腿”业务的案件,却让我们发现,这个爱帮忙的“跑腿”APP,还真没有那么可爱。 【案例一】王小姐想预约医院著名医生的号,于是她找到了某跑腿公司,并预付了跑腿费及一定的定金。可钱付出去了,号却没挂上,对方也联系不上了。虽然经济上损失不大,但耽误了王小姐就医。 警方提示:大家在选择跑腿公司时,一定要先核实对方的资质,使用正规公司注册的服务平台。且正规平台在招聘跑腿小哥时也会关注人员安全问题,会通过各种方式辨别其身份的真伪,譬如与公安机关联系,对小哥进行犯罪记录的审核。这样的跑腿业务才有保障。 【案例二】张先生公司要将几件礼品紧急送到客户手中,正常快递公司满足不了他的时间要求,于是张先生想到了某跑腿APP。小哥收了物品就出发了,谁知货送到了客户发现礼品数量不对。双方为此发生纠纷。 警方提示:跑腿小哥在业务过程中运送的有价值的物品丢失、损害是常见的情况,所以我们在享受跑腿业务快捷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于由较高价值的或者容易损坏的物品,在选择跑腿业务时要慎重下单。下单时要注意核对物品的件数、规格详细填写,留存任务内容的记录或照片,以免将来发生纠纷时无法还原。 【案例三】警方在侦办一起贩卖毒品案件时,将涉嫌运输毒品的嫌疑人林某抓获。但经调查发现,林某并非真正的犯罪嫌疑人。而是有人利用跑腿APP发布万能跑腿任务单,林某作为接单人为他们投递东西。一个不小心,林某充当了犯罪分子的帮凶。 警方提示:万能跑腿APP的任务“发布人”是普通市民,“接受人”也是普通市民,与寄递业存在的明显差异就是缺乏有力的行业监管,犯罪分子可轻易利用软件发布任务,让不特定人群运输转移毒品或实施其他犯罪。作为万能跑腿APP平台也好,跑腿小哥也好,接单时能多核对对方信息,对问两句,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千万不要干违法违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