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血缘的人间大爱

11.04.2016  08:08

  ——记如东高新区(掘港镇)文化站站长沈亚秋

  □本报特约记者苏政法

  生于1974年的沈亚秋,是南通市如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化站站长,她的丈夫张恒俊是如东县交警大队掘港中队中队长。作为文化站长,她性格活泼,爱说爱笑,在参加文艺下乡汇演时,还不时客串一下节目主持人。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沈亚秋除了拥有亲生父母外,还有三对“父母”:公公婆婆、丈夫的伯父伯母以及丈夫前女友的父母。十多年来,她就像对待亲生父母般温暖着这三对老人,五年来三对老人有五位相继离世,全是她一手操办后事,没让丈夫分心影响工作,特别是与丈夫前女友的父母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演绎了一场跨越血缘关系的人间大爱。

  柴米生活,是因为夫妻无悔爱的承诺。1997年,在童店乡文化站工作的沈亚秋与在公安系统工作的张恒俊相恋了。当张恒俊告诉沈亚秋,前女友莫小惠因白血病去世,自己答应过要把她的父母当成自己父母一样孝顺时,沈亚秋被深深地感动了,并表示愿意和他一起照顾莫永鉴和马桂兰两位老人。1999年,张恒俊与沈亚秋的女儿呱呱坠地,沈亚秋主动和丈夫商量,为女儿取名张莫凝雨,中间加上了莫姓。当他们将这一决定告诉两位老人时,二老欣喜不已。

  生活总是坎坎坷坷。2006年,马桂兰被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后确诊为白血病,是沈亚秋先后两次带着老人到上海瑞金医院治疗。回到如东后,马桂兰一年中有大半年住在医院做康复治疗。当时,张恒俊在离家很远的河口镇交巡警中队任中队长。为不影响丈夫工作,沈亚秋早中晚都到医院陪护,还用自己的存款悄悄替老人交医疗费。每当张恒俊问沈亚秋嫁给自己是不是特别亏时,她总是善解人意地说这是她心甘情愿的。

  2011年,马桂兰离开了人世。老人弥留之际,沈亚秋哽咽着对老人承诺,自己会照顾这一家子,老人这才放心地合上了眼睛。看着在婆婆去世后更加失落的公公,沈亚秋主动提出让莫永鉴老人搬到县城,跟自己一起住。莫永鉴毫无顾虑地跟着准儿子儿媳来到县城。

  沈亚秋对待自己的公婆也同样用心。丈夫张恒俊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张玉在酒厂工作,拉扯着兄妹三人。后来经人介绍,张玉与一位丧偶的工程师郁兆祥重新组建了家庭。尽管双方各有子女,但在两位老人的心中,张恒俊与沈亚秋才是他们真正的依靠。

  2012年1月,张玉由于患多种脑梗,中风摔倒,股骨破裂,从此卧床不起。11月,公公郁兆祥又被查出肺癌晚期。沈亚秋与丈夫带着老人辗转南通、通州等地治疗。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位老人,她专门请了保姆,自己也是一下班就赶回家,一门心思扑在服侍公婆身上。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3年1月,沈亚秋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这对一家老小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但是,沈亚秋没有被病魔吓倒,最艰难的日子里,她在上海经历了六次化疗。即便如此,只要有空,她都要拖着病中的身体赶回家中,只为照顾家中两位生病的老人,无条件满足公婆的要求。

  去年9月底,公公郁兆祥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婆婆张玉的病情也在一天天恶化。当婆婆饭吃不下时,沈亚秋用手抠掉婆婆嘴里的黏痰,用针管将流食注到嘴里。今年3月,婆婆张玉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拉着沈亚秋的手说,这是她独一无二的儿媳妇。

  对丈夫的伯父伯母,沈亚秋同样也给予了浓浓的爱。说起沈亚秋的孝顺,张恒俊的伯伯石启然、伯母王登鸿心里最清楚不过。

  石启然和王登鸿一直在湖北工作,无儿无女的二人过继了张恒俊的妹妹,并在湖北安家。叶落归根,退休后的二老回到了如东老家。不想双双中风,都是左下半身瘫痪,行动不便。女儿不在身边,张恒俊和沈亚秋便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从买米买油,到买药看病,大事小事老人都找沈亚秋帮忙。

  春节前夕,石启然和王登鸿老人的年货还没有准备完。张恒俊的工作忙得脱不开身,沈亚秋在文化站也忙得不可开交。镇上组织送文艺下乡演出,她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也负责排练,演出时还兼报幕员。演出刚结束,她立马跨上摩托车,一个人带着两蛇皮袋的年货往石屏赶。到伯父伯母家有一段近200米的土路,摩托车也不太好走。沈亚秋硬是一手一只蛇皮袋,将年货拖到老人家中。看着沈亚秋冻得一脸鼻涕,双手早已红肿得不像样,两位老人心疼不已。看到伯伯家离县城太远,沈亚秋觉得照顾不方便,偶然间她得知有城郊有户人家的三间瓦房准备出售,就做主买下三间瓦房给伯父伯母住,让他们在亲人的照顾下安度晚年。

  沈亚秋的故事感动着我们,她的精神将成为一种力量,引导我们用温和纯真的笑脸,应对人生的艰难;用看似柔弱的肩膀,扛起生命的重量;用暖人心扉的真情,诠释生活的真谛。

编辑: 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