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肖家古宅

24.02.2015  13:22


 


 


 

在城北园区王庄村朝北埭,有一幢房子与众不同。为什么呢?原因有四。其一,别的房子不是两层就是三层的高楼,唯独这幢房子只有矮矮的一层,样式也与别人不同。其二,别的房子看起来都比较新,唯独这幢房子略显破旧。其三,别的房子都有主人居住,这幢房子的主人却另起了新居,早在多年前搬离了此处。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幢房子的年纪比埭上绝大多数人的年纪都大,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保养”得挺好。

 

推开木质大门,沿着布满苔藓的青石板地面向里走,环顾四周,可以发现这里的房屋布局类似“一进院”。一般而言,“一进院”是四合院中最小的规模,进了街门直接就是院子,以中轴线贯穿,房屋都是单层,由倒座房、正房、厢房围成院落,其中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个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故称为“倒座房”。四合院中植花果树木,以供观赏。不过,因为位于朝北埭,这座老宅的大门向北开,正房也是朝北开。老宅正房为三开间,明间(即中间一间)为堂屋,也称为中堂,地面由石砖铺成,外墙上还设有木质的百叶窗和精美的雕花。两侧是卧室和书房,和中堂由木质板壁隔开,底部还开设扇形和铜钱型的通气孔,地面为木质地板。据老人们介绍,在那个年代,富人和穷人房子的最大的区别是,富人住的是瓦房,而穷人因为没有钱,只能住在茅草屋里。而再考究一点的富人则会将卧室的地面铺上地板,以体现自己的身价和品位。

 

70岁的肖汝均是老宅的主人之一,他的讲述也印证了肖家老宅的不简单。原来,这座老宅是他的祖父在上世纪30年代修建的。当时,他的祖父通过做生意攒了一些钱财,便出资修了这座房子。那时候人们普遍穷,因此这么一座房子便成为远近闻名的“豪宅”。建成之日,七里八乡的村民纷纷前来围观,想一睹“豪宅”的风采。俗话说,树大招风,肖家的这座“豪宅”在出名后,就遇到了麻烦。

 

一天,一队兵痞来到肖家,二话不说就将肖汝均的祖父拉到屋外,让他在规定的时间内交足“安保费”。美其名曰的“安保费”其实就是变相的敲诈,因此兵痞们警告肖家不要声张,只要有人泄露了风声就让肖家吃不了兜着走。见兵痞们带着枪,又是“官军”,民不与官斗,肖家便允诺了这些无理的要求。没想到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兵痞们却提前来了,而且气势汹汹,进门就要抢肖汝均当时只有5岁的哥哥。肖家人连忙问缘故,兵痞们说肖家人报了案,想要孩子就拿钱来换。不满兵痞们的野蛮行径,肖汝均的祖父和伯父奋起反抗,与兵痞们扭打在一起,试图抢回小孩,肖家的女眷们便拿起锣到村口呼救,村民们听到声音后都提着棍棒赶来相助。兵痞们看村民们人多势众,撇下小孩就跑,不料有一人却被村民制服。讽刺的是,脱身的兵痞试图开枪救同伴,却将自己人误杀,只得留下一具尸体落荒而逃。

 

这个故事是肖汝均听自己的伯父讲的,还有后话。第二天,不甘心的兵痞们在现在的健康城附近埋伏,妄想在肖家人进城报案时报复。不过,肖家人从柏木绕进了城。当时靖江的掌权人陶明德接到有人命案后,带人下乡查看,结果被兵痞们打了“伏击”,也正好证明了肖家人的无辜。

 

解放后,肖家老宅也没有闲着。因为地方宽敞,村里便将村民开大会的地点选在了这里。直至今日,肖家老宅还保留着当时的痕迹。在两块门板上,还有着“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备战 备荒 为人民”的宣传口号。也是在那个年代,肖家老宅差点就没有了。原来,当时的肖汝均已经随父母去了上海,老宅便空在了那里。根据政策规定,没人居住的房子将作为公家的财产充公,肖汝均的伯母便写信催他们回来。不过当时肖汝均的父亲在上海已经开设了工厂,无法回靖江。结果家乡的信一封又一封地寄来,又一封一封地没有回音。最后,乡下住肖家隔壁的一个大爷跑到上海,终于说动了肖汝均的父亲。肖汝均便和自己的母亲还有姐姐回到了靖江,也失去了拥有上海城市户口的机会,但却保住了老宅。崇文尚学是肖家人的传统,从肖家老宅中走出了20多位大学生。去年,肖汝均的双胞胎孙子也一同考上了大学,成为美谈。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肖家人也早已从老宅内搬出,各自住上了高楼、洋房。因为老宅是肖家兄弟共有的财产,对于老宅的处置也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老宅就这样静静地留在朝北埭,见证着肖家人的发展、朝北埭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